R:《非暴力溝通》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I:感受是非暴力溝通的一個因素。但是通過羅洛·梅的敘述,大多數人的感受都是單調的。人們認為比起感受,更重要的是鼓勵去服從權威的正確思想,而不是注重自己感受。漸漸地更習慣思考“人們期待我怎么做”。很多時候,我們用“我覺得”,只是在表達看法,而不是感受,更甚者,我們認為“沒有感受”,并不是沒有,而是體會不到。體會和表達感受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A1: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敘述一件事情的時候,“我覺得”如何如何。像我們感受到今天天氣很熱,這是一種感受。而鄰居在裝修,非常吵,導致自己煩躁,會對其他的事情產生一定的影響。煩躁是感受,是誘因,但總會因為一些事情的發生,導致其他的問題——也許是水杯沒有放好導致摔碎從而和家里人吵架,“我覺得你這么做是不對的”——會感受到憤怒,但是這個憤怒并不是我們的真實感覺,感覺只是“煩躁”。
A2:在接下來的一周要實踐,和別人交流或獨處時,試著分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感受是僅僅客觀描述具體的事實,不帶評論,只說帶給自己的感覺;想法則是主觀的評判。并且記錄一些對于自己非常有啟發的感受和想法的區別,引以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