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過不一定會有回報,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這句話一直都記得的,所以我知道一定要朝著目標堅持!走在路上,可能暫時看不到遠方,但是總比徘徊在原地好得多。
這幾天我查了四級的成績,過了,我蠻高興的,它還折騰我挺久的。雖然可能對于一些人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不值得拿出來講,但是對我來說,我不是那種隨便就說裸考都能過的那些人。之前積累了一段時間的單詞,中間因為工作的事沒有持續,然后回校繼續重新開始,上一次考,我把作文寫在了翻譯上,可能是緊張了(事先知道有兩張答題卡的),雖然在放完聽力前補回去了但是做翻譯的位置極少,而且聽力沒有聽多少,導致上次做整個試卷都比較焦燥,后來我總結還是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夠,接著又開始繼續積累,這次考前兩個月每天聽半到一個小時聽力,記單詞,背了十多篇不同類型的作文,把里面的句子重新排列組合轉換成為我的,還寫了十幾套真題。終于考過了,我同學說這是必然結果。我并不特別開心,只是覺得把戰線拖得越長,心也累。
學習這件事與所處環境也密切相關,看過阮曄老師講的課,他說去到某些名校,自習室各個在準備托福雅思這類考試,你捧著一本四六級的書會迎來奇怪的目光。也許環境也是有原因的,我的同學過四級的寥寥無幾,更不要說六級了。所以你總是學英語別人都覺得奇怪,而且天天起早有時還會被舍友嫌棄,她們認為,不該是有課要睡到七點半,沒課不該睡到九點十點嗎?這就是普通學校和名校的差別,生源是原因之一,學習氛圍是另一個。所以在有機會有能力去選擇好的氛圍就不要遷就,環境對我們的成長至關重要。或者說,要堅持自己內心的堅持。
再艱苦的環境也會有鶴立雞群的人,關鍵在于心態和他的格局,若想要更好,需要堅持大多數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沒有好的氛圍內心就要承受的更多的孤獨。我大專時候的一個朋友,她在叛逆期時走了很多彎路,還輟學了,工作了一年后來決定重返校園,目標明確也非常得努力,做的有些事有些人是不能理解的,但是她一直堅持,有段時間我去早讀發現每天她都是第一個到(那時我是六點過一點到),走在路上確實很孤獨,特別冬天的時候,清晨校園的道路還沒有一絲陽光,也沒有行人。但是她孤獨的堅持總能讓別人看見她的成果。在別人眼中她很優秀,但她并沒有滿足于當前的優秀。一直在努力。
在積累一些小成就得同時,一定不能松懈,而是更加努力朝著下一個目標前進,一定要擴大自己的格局,在當前小的圈子可能是很優秀,但外邊的世界無邊無際,我們會甘于停留這個小圈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