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個人愛好,我從2004年開始去健身房健身,斷斷續續也練了快十年了!也算得上是個健身愛好者!最早的動力來自于幾個肌肉線條練得非常漂亮的同事,健身的目的也就是為了能和他們一樣健壯!后來慢慢練習,發現健身的其它好處:力量的增強、自信的增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鍛煉之后胡吃海塞的愜意......
但是練了這么長時間,并沒有從根本明白健身的本質是什么。我也一直把“健身”簡單地等同于“增加肌肉”!鍛煉的內容也是胡亂地模仿網上查看的施瓦辛格等“專業人士”的動作,根本沒有理解健身背后的機理是怎樣的,可以說是盲目地“瞎”練!
近來看到了一個叫張展輝健身教練的一篇文章,讓我茅塞頓開!
首先,我們為什么要健身?!鍛煉的本質目的是什么?
其次,我們健身都應該鍛煉些什么內容?是簡單的二頭肌、三頭肌、背肌這樣按肌肉部位分類么?!
最后,我們到底應該怎么來正確的“健身”?!
來,讓我們一起來更正一下“健身”觀!
一、我們為什么要健身?兩個關鍵點: 健康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心肺功能!
我們健身的目的為了獲得更好的精神狀態和更健康的身體,而不是一身“腱子肉”!那樣真的并不一定就健康!!即便你很瘦,依然可能會有脂肪肝;即便你很精壯,但一旦發生流感,第一個中標的還是你!!經常健身的我都有這些疑惑,更別說當你的醫生對著你的體檢報告,給你解釋那些上上下下的箭頭的時候,我相信那個時刻,你應該最有健身的沖動!
我們衡量每一個人身體好壞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心肺功能”,也就心血管系統的運行能力!這項指標直接決定了你的壽命長短、爬樓喘不喘、冬天手腳會不會冰涼、睡眠質量等等體征。其他各項指標,包括血壓、血脂、血糖......都是心肺功能的下游指標!
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我們健身時都鍛煉些什么?
原來我還覺得自己健身挺專業,周一推胸,周二拉背,周三推肩,周四練習上肢,周五練習下肢,周六有氧,周日休息!貌似很合理吧,結果完全走入誤區!
其實我們應該這樣分類:周一、三、五練習心肺功能,周二、四練習肌肉(又細分為肌肉耐力,肌肉力量),周六減脂,周日休息。而且每天都要鍛煉柔韌性,更重要的是還要結合科學健康的飲食!!
三、科學的健身應該如何具體操作?
1、先用泡沫棒按摩全身,把有些筋結較勁的地方徹底打開。
2、開始動態拉伸;
3、開始一天的主題項目(有氧或增肌);
4、最后靜態拉伸。
這四步是大模塊,每個模塊具體做哪些動作讀者可以上網上自己查找,但這個程序是非常科學的!張展輝也做了一些具體推薦,比如在跑步機上斜坡走、比如步行、比如壺鈴搖擺!當然這些運動還要結合適合自己的心肺功能心率區間!其中斜坡走這項運動,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一項運動,它既能鍛煉心肺功能,又能減脂,還能增強肌肉耐力!!
在張教練的科學指導下,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健身模式。雖然開始沒幾天,但現在的我,很明確地知道自己每一項運動目的是什么,練的身體的哪個部位哪套系統,有哪些參數可以即時反饋運動成果,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感覺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