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積累之新聞
1電視新聞強調視聽合一,用畫面說話。畫面思維是一種化抽象為具體的手法,對于那一些創新的表達手法需要積累以及分析。(此部分需要長期積累)
2敏銳的觀察,當你在觀看的時候你在看什么。
看完柴靜的《穹頂之下》我僅僅局限于感動以及反思自身,方舟子卻提出了質疑,而且四大質疑點還頗有道理。我反思自身,當我在觀看的時候,我到底該想些什么呢?真的很想從細節入手進行觀察,從專業的眼光進行評論?!冻壷袊肥且粋€很好的例子,而我只是走馬觀花地隨便看了看,的確是浪費了。
3誘導性采訪的作用不容忽視
柴靜的那一段采訪的分析,引起了我對于采訪方式的思考。誘導性采訪需要關注于語句,而這也是一個大的話題。我其實一直很想去做人物的專訪主持人,那么就先從積累和分析采訪手法開始吧。
今天的課程,讓我獲得的最大的一點就是,你想要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不是要看得更多,而是要有更多的知識和更加細致以及敏銳的觀察視角。
(需要分析《超級中國》補發老師郵件)
大事記
早課:為什么我早上就是起不來?。?/b>
精力管理不夠到位:晚睡也是精力管理問題的一個表現,但是不止于此。我習慣于透支而不懂得休息,當然難以支撐。首要目的并不是嚴格限定自己睡眠時間,而是調整我自己的工作-休息模式,關注自己的精力管理。
害怕即將要面對的挑戰:演講、晨讀、寒冷、走出舒適區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且還是在意識并不太清醒的早晨。所以我需要另外想一個小trick來應對它。
番茄工作法:為我目前的記錄-總結模式來一次升華。
我所理解的番茄工作法。
1增強對時間的感知。以25+5為一個單位,全面改進對于時間的認知,我對于數字的感覺不夠敏感,那么我需要把需要對之產生感覺的數字最大簡化。
2縮短總結時間。當前總結花費的時間太長,我需要把總結打散,分散到每一天的工作當中,而番茄工作法提供給我一個很好的實踐,在一輪工作結束之后,立刻開啟總結番茄。
3優化每一個階段的工作流程。對于一個時間段的規定,一個番茄的運行分為幾個階段,開頭先了解任務,回憶之前的任務,對任務進行定量和定性;在番茄運行的最后幾分鐘,回顧這個階段的任務來進行總結。
4增強對于任務完成時間段的預估。我喜歡這樣掌控感。
5系統性地記錄,讓自己更好地獲取反饋、了解自己。一件事情重復多次,但是沒有得到任何提高,這樣的效率讓我無法忍受,我需要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來進行總結,番茄工作法是我實踐的第一步。
6給自己劃定一個拒絕打擾的界限。在番茄工作時間,我需要學習如何拒絕各種打擾,內心的打擾和外在的打擾。
7養成休息的習慣。我是一個偏向于工作狂性質的人,但是長時間的工作會耗費我巨大的能量,我不喜歡自己疲憊的狀態,所以我也需要將休息的習慣融入每一天,25+5的模式很適合我。
番茄工作法的缺點:
框架之下,仍需自我探索。番茄工作法是為我自己的一天劃分了不同的階段,但是每一個番茄該怎樣設置,需要做一些什么東西,都需要我繼續探索和學習。
博鰲亞洲論壇專題策劃
這是一個從興奮到不能自已-初嘗艱難的滋味-感受到任務量巨大的壓力-了解到自己能力有限的無奈
當你可以一個獨立的視角去觀察那么一個大型的論壇的時候,我心中感到很興奮。分分鐘不想休息,就直接往工作室走去。而這時候的我已經明白,你需要好好保護你的想法,所以,不論如何都要提前行動。我開始寫策劃,找內容,編輯第一條微信,組建自己的團隊,希望可以形成團隊的合力、
負責人的不在崗位,加重了我的工作量,再一次考驗著我對于工作和學習制定出來的界限。而且,我越來越意識到這份工作將是一個無底洞,我投入越多,它對我的索取也就越多。我為自己的選擇感到很擔心。不知道該怎樣抉擇。我開始認真思考,在研習營之后,退出工作室的實習工作,專心學習,或者找其他的實習工作。
網絡的存在,讓獨家的想法成為了破滅,我很想快,但是沒有辦法做到。文字實錄的出現,全程直播的存在,讓我突然之間感覺到了自己能夠做的事情是那么少。自己的效率是那么低。在這個時間里面,我想辦法運營微博,至少我可以想到的辦法我都實驗過了,還是沒有一點起色。我搜索者網絡上的各種資料,拼湊和編輯著微信,感嘆我的速度怎么這么慢。
博鰲專題還是要繼續做下去。我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最大的鍛煉吧。
今天有點晚,以后不會這樣了,真是對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