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已呈現井噴式發展狀態,不知不覺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自動駕駛等每一項生活方式都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的知識。
食物、能源、水的可持續問題是人類共同面對的終極挑戰,而AI技術是我們面對這些挑戰的一個強有力的武器。
《重構地球:AI FOR FEW》是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David Wallerstein)以全新的理念面對全球危機,深入討論AI技術,在解決食物、能源、水三大問題上的前景及路徑。為大眾認識藍色星球下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了解科技向善下人類未來生存問題的解決之道,提供了難得的精神食糧。
中國有句老話“小勝靠智,大勝靠德”,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挑戰、無論面對多么復雜的市場變化、多么厲害的競爭選手,只要堅持為用戶為人類做有益的事情,那么你做的決策十有八九都不會錯,你也就不會過于關注競爭對手,因為我們的眼里只有用戶和人類。
食物、能源、水,本書簡稱FEW,影響著地球上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區域和每一個人。
除了可以通過節約的方法讓地球運行得更長久,此外,還要開拓,借助科技的力量。AI就是解決FEW問題的一個關鍵。比如,將AI應用于燃煤的電場,有助于減少室溫氣體的排放,等等。
AI為地球重新編程
在《重構地球:AI FOR FEW》中提到關于解決農業技術問題的問題上,騰訊AI算法,iGrow在短短幾個月里學習了相當于15,000年的黃瓜種植經驗。
根據成本和收入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以及凈利潤曲線,我們可以看到剛開始的前兩個月時間,凈利潤為負。大概從第3個月開始有收成,虧損在減小,大概從50天開始扭虧為盈,最后的凈利潤是每平方米20歐元左右。
通過AI算法最后的凈利潤和荷蘭最優秀的人類種植專家幾乎一樣,并且獲得了更好的二氧化碳效率。
此外,算法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優勢,可以在設計階段讓算法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每個真實溫室中的學習又會反會給其他各個溫室,這樣在不停地循環學習中,每次學習都會讓決策網絡的性能進一步提高。
2020年6月,騰訊又宣布了兩項AI+農業領域的新進展。
第1項進展是第一屆國際智慧溫室種植挑戰賽中,參賽隊種的是黃瓜,而第二屆種的是小番茄。復賽隊的5個AI收成均超過20年經驗的農業種植專家組,其中冠軍組實現畝產資源消耗減少16%,凈利潤增加121%。
第2項進展就是在中國遼寧省的黑土地上,騰訊借助上一屆比賽中打造的iGrow,展開兩期種植試點。一期使用當地三個日光溫室種植番茄,其中兩個部署了iGrow方案的實驗組,2020年5月試點結束后,實驗組和未改造的對照組相比,每畝每季增加了數千億元的凈利潤。
可見,AI在共同探索地球和改善上蘊含的機遇是巨大的,未來也具有更多可能性。
總之,隨著人類生活生產改變了地球的大氣層和生態系統,地球的負荷越來越大。我們必須維持現代生命和自然之間的微妙平衡。可以說人類面臨的任務是眾所周知的,而實際執行一點也不簡單,我們必須重新構建地球上關鍵的基礎設施,服務以滿足我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時保證對地球環境不產生過多的影響。
在《重構地球:AI FOR FEW》中騰訊踐行“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在面對FEW這樣影響人類發展的問題時,責無旁貸地用自己的科技能力做出一種向善的選擇。
如果你對AI如何重構地球很感興趣,不妨來讀一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