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與人
環(huán)境沒有塑造人,它只是揭示了人的本質,否則你怎么解釋同一環(huán)境下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性。所以古人講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環(huán)境能試人。
我經(jīng)常在腦海里幻想,如果有一天我像魯濱遜一樣漂流荒島,在這樣一個荒島環(huán)境中,與世隔絕,我會怎樣過自己的生活呢?物質上可以自給自足,精神上呢?我怎樣讓自己抱著希望期待明天,怎樣讓自己在無聊、恐懼、擔憂中找到一些讓自己活下去的意義?
都說由貧到富易,由富到貧難。其實我們平日里的需求沒那么多,就是吃喝拉撒睡這些最基本的,再加上附加的意義追求。很早地進入滾滾紅塵,有著迷失自我的風險。如此這般想,我倒有些感謝在我作為一個水手準備揚帆遠航的初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院子里,讓我有時間和自己相處,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研究自己。
馬上過年了,和家里的聯(lián)系變得頻繁起來。平時打電話,聊些家常還好,一聊到未來,聊到發(fā)展,父母的總是說順其自然這樣的話,而我卻總希望積極地去改變,這種希望是如此的強烈,以至于我根本意識不到,我根本沒有能力去真的改變什么。但是沖突顯而易見,爭吵也在所難免,年關臨近了,情況有所好轉。
每到年底,我總會盡力去總結這一年,又覺得這一年前半段在學校,后半段發(fā)生的事情在記憶中的總量要遠遠超過前半段,中途寫過一篇暖陽,后面卻沒法子去概括什么了。事情相距太近,自己又沒有什么洞察力,所以很難看出些意義來。
但是我很慶幸那時候沒有放棄學習的那種勁頭,盡管我并不知道每天看看書,學學英語這件事有什么意義,但是這些活動就是為了尋找意義,后來再讀到李笑來,讀到《把時間當做朋友》,關于人們會因為同樣的理由,做出完全相反的行動的事情舉例,我突然覺得很慶幸,是類似于荒島漂流的想法讓我選擇了繼續(xù)做一些事情。
早上我會起的很早讀英語流利說的練習,就像我前面講的,方法正確了,重復才有意義,我在英語口語的練習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它很慢,直到兩年后看到一個系列的關于美音的視頻教學,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不該閉門造車,早點見到這個視頻,或許口語的收獲會更多一些。
過年的那幾天,自己就開始放松了,李笑來說自己不過節(jié),依然會選擇工作,我覺得我做不到。我會在節(jié)日里不斷的想起家人,朋友,同學,想起我自己的處境,于是我就變得很焦慮,無法集中的注意力。
除夕夜那天晚上,看了春晚節(jié)目,打了很久游戲,吃了半夜的餃子,睡了一小時,就起來站崗了,輪到我站崗的時候,周圍民房旁一個變壓器出問題了,燈都滅了,一下子暗了下來,看著遠處零星的煙火,我腦海里出現(xiàn)兩種聲音。
一種是為什么我這么慘。為什么萬家燈火團圓時,我在冷風里站著崗,家里人都睡了吧,院子外是一排平房,周圍出奇的安靜,真的是好孤獨。
另一種聲音講人總是要經(jīng)歷孤獨,你的守衛(wèi)正是你工作的意義,就像現(xiàn)在也沒回家,在外面搶修電力的工人一樣,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負重前行,而我此時此刻,就是那個負重的人。
很快地,后一種聲音壓過了前一種聲音,我內心變得很堅定,陰霾忽然一掃而光。
人嘛,就是要根據(jù)環(huán)境的不同,給自己調節(jié)。我們沒法憑空說自己就是怎樣的一個人,但是環(huán)境倒可以向我們揭示,究竟我是一個懦弱的人,是一個自私的人,還是一個善良的人,正直的人。
因為一個人的實際生活和思想主張常常都是不合拍的。而當這種反差出現(xiàn)的時候,實際生活究竟在何種程度上“對于理解其思想有重要的參考意義”,這實在難說的很。
這種情況在世界級的思想家身上并不鮮見,比如羅素就曾以一貫刻薄的口氣這樣評論叔本華說:“假若我們可以根據(jù)叔本華的生活來判斷,可知他的論調也不是真誠的。他素常在上等菜館里吃得很好;他有過多次色情而不熱情的瑣屑的戀愛事件;他格外愛爭吵,而且異常貪婪。……除對動物的仁慈外,在他一生中很難找到任何美德的痕跡……在其他各方面,他完全是自私的。很難相信,一個深信禁欲主義和知命忍從是美德的人,會從來也不曾打算在實踐中體現(xiàn)自己的信念。”(《西方哲學史》下冊,p309 ,310 )
那么,到底該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標桿來理解他們的思想,還是認為他們只是看得破卻做不到罷了,這就需要更多的證據(jù)來做判斷的支撐。
當我讀到這樣的文字的時候,就不禁想起過去的種種,突然也就更加理解了人的復雜性。
所有人平時都在意說法,相對地就更少關注到事實,醫(yī)學考研的講師劉忠寶也看出這一點,在視頻里奉勸大家不要在意說法,而要關注事實。當然這不是呼吁就可以讓人做到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不斷的提醒自己,關注事實,別去在意說法,因為說法可以千變萬化,說的也就那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