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簡書書友們,我回來了。
這是你看到的《大鹿營銷日記》第1篇實戰經驗分享。
6個多月時間,我們拍了22條原創視頻,所有視頻的播放量加一起已經超過了130w。另外,我們自創了兩個話題,截止目前為止,兩個話題下的視頻播PV分別是91w+和98w+。
自我認為成績只能說是Just So So,畢竟在抖音運營上,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都不允許我們花很多精力去運營企業藍V。
看到這兒,也許你會好奇,抖音企業藍v不花一分錢怎么可能有這么多的曝光量?
如果你能這么問,那么恭喜你——你對抖音這個新互聯網時代催生下的產物還是有一定了解和一定商業化運營思維的。
的確,沒有任何預算投入的前提下,想把抖音號做火非常非常難,就算是批量做號也得投錢先買好幾部手機才行。但是,當你的投入到了一定階段,就要看你的投資回報率了。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但沒有回報的投資,是無意義的。
我之所以說0成本獲得130w+的播放量,是因為在拍攝第21條視頻的時候產生了線下到店用餐的變現轉化,前期沒有任何成本是不現實的,畢竟人工成本也是成本。
先看下運營6個月企業藍V后的結果:
這里有一個數據很有趣:超過同粉絲區間用戶71%。
官方雖然沒有對 “同粉絲區間用戶” 給出一個明確的注釋,但是通過對字面意思的理解,我們可以大膽得出一個結論:傳統行業的線下實體店中小企業,普遍都沒有認真開發短視頻領域。(因為我運營的企業藍V是餐飲行業,堂食)
5G時代的到來,一定會進一步加快短視頻領域的爆發,所以,毋庸置疑的是,越早踏上短視頻領域,在流量市場中越占有優勢。
說到這,再舉兩個例子來印證下我上面的兩個觀點:
案例一:
我沒記錯的話,抖音在2019年2,3月份左右就停止了POI的認領,因為他們想進行商業化,看好了線下實體店對流量的需求,果不其然,后來他們推出了抖店的商業變現模式,好在我在抖音官方調整政策之前就認領了POI,給公司省了不少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