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上海復旦大學的林森浩被執行了死刑,這是他的罪,該他承擔的罪,但這結局不免讓人唏噓,究竟是什么導致一個醫學院的高材生走上這條不歸路,毀滅了兩個家庭。
事件回顧:
2013年4月16日,上海復旦大學2010級碩士研究生黃洋同學因急性肝損傷經搶救無效去世。警方通報在學生的飲水機殘留水中檢測出有毒化合物——N-二甲基亞硝胺,2013年4月16日上午,上海警方證實,中毒研究生同寢室的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已被刑事拘留。
為什么林森浩會向自己的室友投毒呢?
對此,林森浩做出這樣的辯解:這是個巧合。2013年3月29日林森浩與同學一起做實驗,當天想起了上次實驗中留下來的藥品。正好那天在宿舍,黃洋和其他同學打游戲時說起愚人節快到了,他要想個節目整人。林森浩當時看他笑得很得意,又想起曾聽說其他學校也有過用毒來整人的事,就在心里暗想,先投毒“整”黃洋,而投毒是為了給受害人開個愚人節玩笑,讓他難受些。
檢方將其動機被歸納為“林某因生活瑣事與黃某關系不和,心存不滿”。
但是警方和檢方終究沒有查出來所謂“瑣事”到底是什么,而這一切都隨著死刑場上一聲槍響而成為一個永遠的秘密。
讓我們走進林森浩的生活圈子,不難發現,林森浩是一個很內向的人,生性安靜靦腆,但也沒有出現什么多過分的極端行為:
他的一位高中同學表示,林高中時待人真誠、和善,但性格比較安靜,很靦腆。不過,他有時候有點古怪,不太顧及別人的感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活在自我的世界中。
“會做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跟同學一起玩,他不打招呼就跑了。但他對朋友還是好的,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愿意幫你。”一位大學同學稱。
也許就是他這樣過于自我、過于沉寂的性格導致他最終走向犯罪,如果他像普通學子一樣,在遭遇室友的不公對待,被與室友發生“生活瑣事”所煩擾時,有一個傾訴的對象,有一個可以發泄的去處,也許事情不會這么糟,他未來的人生際遇都會大有不同,他也許會成為一個優秀的醫者,妙手仁心。
可見,人的健康不能只是關注身體,更重要的是心理。身體的不健康,可以治療,一般也會治愈,最終不會傷害到別人;但是當心理不健康的時候,治療需要很長時間,而且一般沒有辦法確定是否真的已被治愈,最令人不安的是他們在傷害自己的同時還會傷害別人。
不論如何,心理的煩憂要學會自己排解才好,也許你的生活并不盡如你意,但在你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之前,那就盡量的去適應這個世界。
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重復上演,阿門!
文章首發于點醫博客,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