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應(yīng)不應(yīng)該受到懲罰?
你可能會說,孩子犯了錯就應(yīng)受罰,如果不懲罰他們,他們下回還會犯錯,你看現(xiàn)在的孩子缺乏教養(yǎng),一個個的都成了家里的小霸王,誰都管不了他。
http://p.weibo.com/show/channerWbH5/1034:c7ffa28243deec088b8a7c83c5c5113e?from=singlemessage
看下面一段小視頻,孩子說:”我已經(jīng)接受接收教訓(xùn)了怎么樣?我寫檢討了又怎樣?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你們?yōu)槭裁催€要弄我!“
整個對話的感覺就像是家長利用權(quán)威鎮(zhèn)壓了孩子,孩子感到不平等,在用盡全身力氣進行反抗,在孩子的眼里,只有仇恨和敵意,而沒有把精力放在反思和如何解決問題上來
其實懲罰孩子根本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孩子的精力都分散到如何去報復(fù)家長上,而不是用在了反思自己的不當行為和如何改正錯誤本身上面。
而且,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不僅習(xí)得了父母的行為模式,而且也習(xí)得了語言的攻擊模式。當父母用攻擊性的語言向孩子實施暴力的時候,他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的朋友或者他的小弟弟。而這些,正是從父母那學(xué)來的。
你可能會問,不懲罰孩子,那我們是不是就任孩子肆意妄為,而不管不顧?
不是的。
《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么聽? 孩子才肯書》一書提到讓孩子接受到做這件事的自然后果,而不是懲罰.
什么是自然后果?什么是懲罰?二者有什么區(qū)別?
承受自然后果就是讓孩子承受自己行為所產(chǎn)生的自然結(jié)果。
懲罰就是為了教訓(xùn)孩子,故意剝奪他們的時間或者追加他們的痛苦。
我舉個例子:我家大寶上學(xué)前班,讓他7點半之前必須完成作業(yè),孩子貪玩又拖拉,往往邊寫作業(yè)邊玩手里的玩具,到了晚上8點半還沒寫完作業(yè)。我就說,你別寫了,寫作業(yè)的時間已將過去了,你去玩吧。結(jié)果第二天到學(xué)校,當別的小朋友都在玩時,他在補作業(yè)。回到家,孩子就告訴我,媽媽我要寫作業(yè)。
這就是孩子接受到了做這件事的自然后果。如果我反復(fù)的催你必須完成作業(yè),免不了就得上演一場母子作業(yè)大戰(zhàn)。
關(guān)于如何代替懲罰書里面提到七個技巧,現(xiàn)在我一 一向你們介紹
1、請孩子幫忙?
比如說我家二寶現(xiàn)在剛滿三歲,一見他奶奶洗衣服就樂壞了,非要學(xué)著玩水,往往是弄得地板上都是水不說,還渾身濕漉漉的,兩個袖管上都滴答著水珠,當時奶奶特別的生氣,吵他吧,他太小,不懂人事;不吵吧,確實咽不下這口氣,大冬天的,一會潮了好幾件衣服。后來他奶奶每逢洗衣服就偷著洗,趁孩子不注意,偷偷的溜進衛(wèi)生間插住門,孩子一會發(fā)現(xiàn)奶奶不見了,就四處找奶奶,于是奶奶在里面應(yīng)和著,小孩在外面一邊敲門一邊哭,那場面就像是生離死別似的。
后來,我就告訴他奶奶,以后洗衣服就請孩子幫忙,給他穿上防水的飯衣,穿上小雨鞋,再給他準備了一個小盆,一塊小肥皂,一件他自己的臟衣服,讓他自己洗衣服,這下成功解決了孩子哭鬧的問題,孩子還能幫個小忙,孩子玩的不亦樂乎,最后洗完了,還要自己放到洗衣機里甩衣服呢。
2、表達堅定的立場,但是不要攻擊孩子的人格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現(xiàn)在的感受 ”我現(xiàn)在很生氣“,但是不能攻擊孩子的人格。當你告訴孩子感受的時候,孩子本身會理解父母的感受,而且還會學(xué)你,當他遇到類似的情景時,也會用同樣的詞語去描述情緒。
但是你不能攻擊孩子的人格,說”孩子笨“,”永遠也學(xué)不會“,”什么事都做不好“類似的話。因為這些都是從普遍性、永久性和人格化的否定孩子,這些傷害都是無法通過努力改變的,孩子一旦被貼上這些標簽就很難擺脫這些標簽的束縛,遇事就會習(xí)慣的解釋為”我笨,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改也改不掉了"。
3、表達你的期望
還是我的例子,上周五晚上,我正在家做晚飯,回頭就看見老大和老二拿著水彩筆在我剛買的瑜伽墊上亂畫,我當時惱羞成怒,但是由于有了一些基本的育兒理論,理性思維攔截了感性沖動,“肥皂盒、刷子在衛(wèi)生間,明天早上吃完飯,你們?nèi)バl(wèi)生間把瑜伽墊洗干凈,否則再也不讓你們在我的瑜伽墊玩了!”。第二天下班回來,我發(fā)現(xiàn)我的瑜伽墊洗干凈還掛在了晾臺上,我興奮的問“是誰把媽媽的瑜伽墊洗干凈了,孩子們?”“老二興奮的跑過來,向我邀功:”是我們,媽媽,還打肥皂,還請奶奶幫忙,把洗好的瑜伽墊曬在了涼臺上?!拔艺f:“哦,是這樣啊,你們真棒!把媽媽的瑜伽墊洗干凈了,媽媽很高興啊,去瑜伽墊上繼續(xù)玩吧”孩子們跑著又去瑜伽墊上搭積木了。
其實我在慶幸,幸虧讀了這本書,假如是以前,我可能會說:“你們兩個小兔崽子,光搞破壞,破家烏龜,你們瞧瞧你們的玩具,沒有一個完整的,不是缺胳膊就是短腿的,要不就是啞巴不響的,”瞧瞧雪白的墻面,都被你們畫得亂七八糟,這還不算,好好的混凝土墻面都給我鑿了個大窟窿,說是挖土機來了.....以后不許你們在我的瑜伽墊上玩,晚上不允許你看動畫片了,哼!”
我不僅給他們貼了個”破家烏龜“的標簽,還把以前的破事全都翻了出來,仔細對比一下,兩種表達方式,孩子的感受?
4、提供選擇
晚上孩子不睡覺,我是這么說的,你是五分鐘后睡覺?還是十分鐘之后睡覺?孩子說:”十分鐘之后“給孩子選擇,其實就是給孩子一個掌控感。
你生硬的替孩子做了決定,孩子就會有逆反的心理,如果你稍微給他一點控制感,哪怕是僅僅的控制的錯覺,他也會很容易的接受你的決定。
5、讓孩子體驗到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
就像我上面舉得小孩寫作業(yè)的例子,孩子知道沒寫完作業(yè),當別的小朋友都去玩的時候,自己卻不能玩的時候,就知道下次一定要按時完成作業(yè)了。
懲罰不是目的,我們不是去批評指責(zé)孩子,而是把重點放到如何解決問題上來。
晚上吃飯,不知道是誰把餃子放到了床上,我一坐,覺得不對勁,一看發(fā)現(xiàn)褲子上沾了一屁股餃子,白色的床單上沾滿了油,“這是誰干的?“哥倆你推我,我推你,都說是對方干的,誰也不承認,我生氣地說:”我現(xiàn)在不關(guān)心到底具體是誰干的,我希望下次不允許出現(xiàn)這種情況,餃子應(yīng)該放到碗里!“
代替懲罰很重要,平時的預(yù)防措施也必不可少,下面有兩種方法可供參考
1、角色扮演
媽媽和孩子可以在家里,用一些道具,模擬當時的情景,演練一些行為規(guī)范。
2、讀繪本。例如我經(jīng)常陪孩子看一些《兒童教養(yǎng)》的繪本,通過繪本,讓孩子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孩子非常的敏感,如果通過直接的說教方式,孩子會非常的反感,往往不是不愛聽,就是大哭。相反,借助繪本的力量,通過批評第三方的方式,弱化了當面的批評與指責(zé),孩子更容易接受。
總結(jié)一下,代替懲罰的5個技巧
1、請孩子幫忙?
2、表達堅定的立場,但是不要攻擊孩子的人格
3、表達你的期望
4、提供選擇
5、讓孩子體驗到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