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們知道人的一生分為好多階段和時段,每個不同的階段和時段經歷的人,事,物都不同。從而產生的情感,慨嘆也不同。
詩詞是詩人詞人情感的真切流露,是情感的結晶。而宋詞又是詞文化的巔峰,也是代表。
詞的理解
一、從詞人入手,了解創作背景 {這個需要積累,不多贅述}
二、從詞的主題入手,對比賞析
賞析一首詞,首先要能準確地理解詞的意思,從而去明確詞的主題,挖掘詞人內心的情感。詞的主題體現了詞人創作的初衷,也直接反映作者的內心情感。賞析一首詞,必須把握好詞的主題。明確了詞的主題,再去品味作者的情感、便事半功倍了。
宋詞的主題千變萬化,且因人而異。寫景色、寫相思、寫離別、寫愛情、寫愁苦、寫閨怨,寫邊塞,宋詞里有大漠邊關層云萬里的豪情,也有江南水岸冷月梅花的清幽。詞人們往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之。”但是一闋宋詞終究有它的滿紙的意義,也有詞人們滿腔的情感。
先明確它的主題,然后再分析詞人是怎樣書寫這一主題
三、品味詞的名句,煉字
一首好的詞,必有其動人之處。一句好的句子,甚至一個字就能使詞的境界提升,流傳千古。賞析詞,要學會品味名句,琢磨詞人用字。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有一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因為這句,聞一多先生贊此詩曰“孤篇壓倒全唐之作”。可見造句用字在詩詞中的重要性。
四、品味詞的境界
賞析一首詞,最重要的是要能體會詞的境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王國維在評論詩詞時,將境界放在了第一位,這表明他對代表美學范疇的“境界”是多么地看重,這也意味著,境界在詩詞美學中的崇高地位。
王國維將詞的境界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是從創作的主體關系上來分的。同時,依據詞人的表現手法,王國維還將詞的境界分為了“造境”和“寫境”。這類似于西方的“理想派”和“寫實派”,我們在品味詞的境界的時候還可以由此入手。
五、擁有自己的見解
文本已經產生就不再屬于作者,而是屬于讀者。讀者應該從本我的角度,在不加外界干擾的情況下理解欣賞詞。陳望衡先生《藝術是什么》中說“文本與接受就呈現出一種相互作用的關系:一方面文本在相當程度上規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圍、方向,讓理解朝它的本義靠攏;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將接受者完全制約住、規范住,接受者必然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誤讀或創造。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解就是誤讀,創造也是試讀,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樣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與藝術家的本旨一致。那樣并不意味著藝術作品的成功。”即出此理。
-------------------------------------------------------------
筆者由親身經歷總結出來的上述見解屬一家之言,希望能對廣大詩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