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的《中國有嘻哈》一期比一期更火,觀眾們這么買賬,主要源于厭倦了看那些每年一季但形式一模一樣的歌曲選秀節目,而與之相比,《中國有嘻哈》則像一股清流,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博人眼球的除了節目的形式新穎外,還在于這些參賽選手人人有個性,他們看不慣以往選秀的包裝與劇本性,所以永遠在強調rapper要real。果不其然,每一期都能帶來撕逼不斷的話題。
上周六播出的半決賽下半場,又是爭議與感動并存。
1、
節目組請來了四位幫唱嘉賓,要嘉賓與參賽選手互選,雙方互選成功則一起完成一個表演。曾是信樂團主唱的蘇見信(信),選手兩次選擇后都被落單,而由于賽制要求,信需要和艾福杰尼組成一個組合一起表演,但很顯然,這不是艾福杰尼認為的最佳選擇。
信于是問艾福杰尼,“你真的想選我嗎?”而艾福杰尼也是沒有絲毫考慮地回答:“不是真的。”而后,信很平靜地說,希望選手可以選擇他們真正想選的,因為比賽到這里每個人都不容易,贏要贏得痛快,輸要輸得甘愿。他可以退出,而后把酬勞都退回去。
最后,信真的退出了節目,在選手比賽開始之前,他送給了選手和觀眾一段話和一首歌的表演,而后轉身離開。
我看了視頻播放器和音樂播放器里的評論,清一色都是對信的贊揚,觀眾們紛紛評價信的行為超酷,表演超燃,竟然沒有一句是帶點兒批判色彩的,這不像平時的網絡評論啊。
2、
這引發了我的思考,為什么信打破規則選擇退出比賽,觀眾們就全是點贊的,而節目中不管是特點十足的GAI還是吸粉無數的PG One也說出退賽之類言語的時候,大部分觀眾都是不買賬的呢?信的行為也不全是合乎規則的啊,他也是簽了合同拿了通告費來上節目的,也要尊重契約精神不能隨意退出的,不能比其他人大牌就可以做的這么理所應當吧?
我想,有一句這兩年大家都愛引用的康德說的一句話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釋:自由不是讓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而能選擇不做什么,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
信能選擇打破規則退出節目而同樣受到別人的尊重,是因為他這些年的努力讓他有這樣的底氣。
3、
信也是從苦日子里熬過來的人。他早年在酒吧駐唱,因為要還欠的債,一天要趕好多場也不喊辛苦,貧窮將這個身高1米91的大男孩壓得不敢談自己的音樂理想。
后來簽了滾石唱片,卻依然運氣不好,還遭到公司雪藏,沒有為他發過一張唱片。
最后,上天終于想起來眷顧這位執著追求音樂夢想的孩子了,信在2002年的時候和艾回唱片簽約,發表了火到現在的《死了都要愛》。
然而之后,他不想再聽公司安排每天唱那些口水歌,于是選擇單飛。不再一場接一場地跑商演,轉而做一些小型的LIVE表演,他反而覺得可以全心全意地玩兒音樂了。
4、
46歲的信在音樂道路上摸爬滾打了曲曲折折的二三十年,什么磨難沒經歷過,在《中國有嘻哈》的舞臺上看著那些比自己女兒大不了幾歲的參賽選手張揚著自己的個性,他沒有任何說教,沒有因為自己是過來人的身份去表達任何的不滿。他也是搖滾歌手出身,一樣的有保持憤怒的特質,可是現在成熟的信在面對沒有選手選擇他時可以睿智地自嘲,用幽默化解節目組賽制的bug帶來的尷尬,還可以不急不緩地僅僅用一首歌的時間給這些晚輩們樹立偉岸的榜樣。他的一切所作所為讓觀眾們不得不給他回以尊重,他也完全有選擇退出節目的底氣,所以所有人給他支持。
有觀眾說,信在離開前演唱《如果還有明天》時眼睛里泛起了淚花,感受到他內心小小的委屈。別鬧了好嗎?什么事兒他沒經歷過?什么奇葩的比賽規則他沒見過?什么委屈他沒受過?我想,他是回憶起了自己一路走來的辛酸歷程,想到自己從以前的不得不迎合大眾的需求去唱那些他不喜歡的口水歌,到現在他可以有底氣地拒絕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他是為自己而感動,真是超級燃超級勵志啊。
5、
小時候,我們想要得到父母和老師的喜歡,都努力做著一個好孩子。因為那個時候三觀還未成型,認為得到表揚就是最光榮的,從某種程度上講,不得到表揚就沒有底氣。
后來,我們讀了一點書,接觸了一點社會,開始反對父母和老師的教條,于是紛紛進入叛逆期,做出叛逆的行為無非是想得到認可,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這么需要外界的聲音,當然還是因為內心是沒有底氣的。
長大成人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努力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力所能及地拒絕著不愿意做的事情,開始為了夢想堅持,力求活得越來越通透明白。因為這時的我們已經了解了這個世界,了解了生活的樣子,形成了穩定的三觀,不再需要別人認可自己行為和生活方式的對錯,而是內心足夠有底氣認為自己的選擇就是最適合自己的。
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增強底氣,來選擇不去做什么的漫長的歷程。
6、
現在,我們每個人都依然受制于規則、受制于制度、受制于身份。于是我們一面罵著殘忍的領導,一面為了養家糊口而加班到深夜;面對刁難的客戶,內心一萬頭草泥馬飄過,表面卻波瀾不驚地綻放笑容。不過,這都OK,因為我們有希望。
信在曾經經濟拮據的情況下,沒有辦法對不喜歡的事情說不,只能拼命賺錢拼命生活。我們那么努力,當然首先是為了達到經濟自由,但不僅僅是為了掙錢在選擇買什么的時候更自由一些,更是為了能有底氣選擇不做什么而依然受到尊重。
為了更有底氣,我們一起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