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不是原創,是今天幼兒園老師通知老婆,說女兒口腔有泡疹,疑似手足口病,弄得很緊張,老婆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確實是手足口病,幼兒園通報區衛生院,考慮到傳染病體'學校決定關班二周,(他們班還有一例皰疹性咽頰炎,一例傳染病一周,二例二周)為了查資料了解情況并保存才有這篇文章。
什么是手足口病
? ? ?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數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侵犯5歲以下的寶寶。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強度大、傳染性很強、傳播途徑復雜等特點。病毒可以通過唾液飛沫或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經鼻腔、口腔傳染給健康兒童,也可因直接接觸而傳染。
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3-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癥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在臨床上有普通病例表現和重癥病例表現兩證。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表現癥狀和癥狀圖片:
? ? ? 1、急性起病,發熱;
? ? ? 2、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
? ? ? 3、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連;
? ? ? 4、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
? ? ? 5、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
? ? ?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后即出現潰瘍,常常流口水,不能吃東西。
手足口病重癥病例表現癥狀: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于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遺癥。
? ? ? 1.神經系統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陽性。
2.呼吸系統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啰音或痰鳴音。
3.循環系統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癥狀為:
發熱:
大多數患有手足口病的寶寶伴隨發熱持續1~2天,發燒的體溫大約在38℃左右(寶寶的正常體溫和大人是一樣的,都在36~37℃),并且出現丘疹或皰疹。(如有體溫持續不退,持續高溫,建議盡早就醫,以防引發并發癥。)
厭食:
在口腔兩頰粘膜與唇內舌邊軟腭(如下圖)也散在有紅斑與皰疹,口腔皰疹易破潰出現潰瘍,所以在吃東西格外疼痛,患兒因而出現拒絕進食,流口水等癥狀。因此建議可以吃一些流質食物。
口腔:
口腔粘膜疹出現比較早,有疼痛,像綠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內的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于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 同時口腔里的水皰很快破潰而形成灰白色的小點或灰白色的一層膜其周圍有紅暈,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結痂。
重癥患兒手足口病癥狀: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于3歲者)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這種病癥大多數持續高熱,病情發展迅速,多在發病后3~5天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嚴重并發癥,并可引起死亡。
(1)呼吸系統表現為:呼吸淺促、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聞及痰鳴音或濕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癥、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循環系統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四肢發涼,指(趾)發紺(gàn),血壓升高或下降。
發紺是指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使皮膚和粘膜呈青紫色改變的一種表現。
? ? ? 總結:普通患兒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后良好,無后遺癥。家長應細心觀察嬰幼兒的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等癥狀就應及時上醫院,以排查出健康隱患。
手足口病的護理
針對手足口病患兒,專家建議:手足口病如無合并癥,只要及時治療,多在一周便可痊愈。在患病期間,應加強患兒護理,注意口腔衛生,進食前后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食物應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品為宜。手足皰疹部位避免摩擦、擠壓,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滌液的刺激。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等,患兒應及時就診、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