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期盼已久的《奪冠》如期而至,看完電影,女排的拼搏精神振奮人心,激烈的較量中勇奪冠軍瞬間讓人熱血沸騰,榮耀背后的血汗令人熱淚盈眶,觀眾好評如潮!
有觀眾直言“在冷冷清清的電影院想要忍住抽泣的聲音,結果還是哭成了傻子”,也有觀眾贊嘆“幾度哽咽,用我的眼淚證明,值得N刷”。
《奪冠》講述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幾代女排人歷經命運浮沉仍舊不屈不饒的傳奇經歷,圍繞中日、中美、中巴三場大戰展開勾勒,完美詮釋了女排精神。
年代戲、比賽戲、飆情戲,平鋪直敘接踵而至,精彩紛呈;師徒情、戰友情、訓練的辛酸、賽場的殘酷、革新的沖突、女排的蛻變、遺失的理想、重拾的信念,這些都很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真情流露,令人感動得熱淚盈眶。
而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人的演繹乃至女排姑娘真人出鏡,都讓人印象深刻,形象深入人心。
真實感人,動情動心,看得令人幾度哽咽,《奪冠》無疑是中國最棒的體育電影,堪稱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
真實感人
《奪冠》這部電影最有力量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真實,真實的人,還原真實的年代和故事,令人感覺身臨其境,能夠從中真實地感受到幾代人的女排精神。
破破爛爛的球館,昏暗的燈光,陳舊的訓練儀器,千瘡百孔的墻壁布滿一個個深淺不一的球印,帶刺的竹地板時不時能戳傷人的手臂,雜亂熱鬧的街道,衣著樸素的人群,女排奪冠時萬人空巷的場景,從訓練基地的布置到場景人群的刻畫,該片都從細節上真實還原了80年代的生活場景。
為了原汁原味地展現女排當年奪冠的場景,《奪冠》請來了當年在電視中直播女排比賽的央視名嘴宋世雄,親自為電影配音。宋世雄那鏗鏘有力、極具辨識度的嗓音瞬間就把觀眾帶回到80年代那個激情澎湃、熱血沸騰的女排賽場,令人親臨其境,一睹女排當年巾幗不讓須眉的風采。
不止如此,導演陳可辛還請來朱婷、張常寧、惠若琪、丁霞、袁心玥等女排奧運冠軍成員,讓她們真人出鏡,呈現曾經迷失的自我如何重拾信念的心路歷程,再現奪冠瞬間。就連巴西演員都請來了三位現役國手。
此外,在該片中,郎平的女兒白浪還受邀飾演了青年郎平,知母莫若女,從深蹲到扣球,從打球動作、慶祝動作到面部表情,白浪一舉手一投足都與年輕郎平十分神似,形神兼具,將年輕時郎平的倔強頑強、熱血和韌性刻畫得入木三分,就連群眾演員都把她誤認作了郎平。
在真實再現人物形象和女排故事的同時,該片又巧妙融入了袁偉民、郎平與女排的師徒情義、陳忠和與郎平之間亦敵亦友的情誼以及新老女排惺惺相惜的戰友情深,并嵌上了拼搏與責任的主題,通過一幕幕感人畫面進行呈現,展露得不動聲色不刻意雕琢,但卻感人至深。
鞏俐猶如郎平附體
郎平,于國人而言,不僅僅是女排的靈魂人物“鐵榔頭”,而且還是女排精神的化身。
出演郎平,鞏俐無疑是導演乃至觀眾心目中的最佳人選,然而由于擔心演不好,鞏俐曾三次拒絕陳可辛導演的邀請,最終被“明知不行,也要迎難而上”的女排精神感動,做足了功課才答應出演郎平一角。
為了演好郎平一角,鞏俐拼盡了全力,連續十幾天跟隨女排比賽,觀摩模仿郎平的一舉一動,查閱各種相關資料,向身邊教練請教取經,最終在電影中走進了郎平的內心世界,成為了郎平。
微駝著背、時不時推眼鏡、豎大拇指、時而堅定時而溫柔的眼神……鞏俐在很多形體細節上都完美地還原了郎平本人,如出一轍。就連女排隊員們都不禁驚嘆道“她一進來,所有人都傻眼了”,完美復刻郎導站姿、手勢、眼神的鞏俐,令女排隊員們直呼“膜拜”。
不止是形似,鞏俐飾演的郎平形神畢肖,走進了郎平的內心,演絕了郎平,將改革時一意孤行,訓練時嚴苛又慈祥和藹的郎平演繹得惟妙惟肖。
在中美那場大戰中,布置戰術時一個輕撇的眼神,大比分領先時的一臉嚴肅,戰勝中國隊時面無表情心如止水,孤身走出賽場時的堅定孤寂,面對觀眾指責時的隱忍,鞏俐在細節和微表情上拿捏得恰到好處,不過分用力,將郎平彼時的復雜心態刻畫得惟妙惟肖。
在戰勝中國女排后,鞏俐和黃渤的會面一幕雖然只有幾十秒,但那種亦敵亦友惺惺相惜的復雜情感在他們的只言片語中一覽無余,令人感動得一塌糊涂。鞏俐往那一坐,一言不發,內心五味雜糧的復雜情感便瞬間躍然于熒幕上,令觀眾感同身受,倍感難受。
在會議室里,女排專家墨守成規,指手畫腳喋喋不休,鞏俐的演講鏗鏘有力,眼神堅毅,語氣堅定,態度堅決,改革創新散發的青春活力氣息撲面而來。
無論是訓練女排時的嚴苛而又和藹可親,還是會議上率隊參賽的一意孤行、大戰時的嚴肅冷靜,鞏俐舉手投足之間散發出了鐵榔頭那種獨特的個人魅力。
中巴大戰前夜,鞏俐扮演的郎平動情地鼓舞女排姑娘們:“過去的包袱,由我們這代人來背,你們應該打出你們自己的排球,振作起來。”在這場情感戲里,鞏俐溫柔的語氣夾雜著殷切的期許,真情實感流露得淋漓盡致,瞬間就把觀眾帶入到角色之中,完美詮釋了整個電影的主題,令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就連陳可辛導演都大贊“真的很完美”。
改革受阻時扛住壓力改革到底,面對困境時不氣餒不言棄,面對逆境時云淡風輕從容不迫,女排精神的化身在鞏俐的演繹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就如同鞏俐所說的那樣,“我郎平從來不裝,都是玩真格的”,在片中,鞏俐演出了最真實的郎平,不僅走進了郎平的內心,也徹底走進了觀眾的內心。
黃渤演活了陳忠和
除了鞏俐之外,吳剛飾演的袁偉民,黃渤飾演的陳忠和都是該片的一大看點。
吳剛飾演的袁偉民,身為第一代奪冠女排的總教練,他完全就是一副嚴師慈父的模樣,訓練時對女排要求嚴苛,毫不留情,實則視女排為己出,對她們滿懷期待。
無論是栽培郎平的用心良苦,還是訓練女排的諄諄教導,吳剛演繹得絲絲入扣,感情十分細膩,代入感很強,也很動人。
彭昱暢飾演的青年陳忠和憨厚老實,黃渤則賦予了陳忠和一份幽默平和之氣。
中美大戰前夕,黃渤飾演的陳忠和與老友郎平敘舊,他一見面就調侃道“郎導有何指示”,又自嘲“自己英語聽力還行,就閱讀和口語差點”,完全就是一副南方人的做派,幽默風趣而又接地氣。
K歌鼓舞士氣,說話幽默風趣,笑容滿面,待人溫和,比賽時還能輕松調侃調節氣氛,黃渤將陳忠和的文雅平和的特質演得惟妙惟肖。
無論是指揮女排時的鎮定自如、說教女排時的氣定神閑,還是女排敗北時的無奈和失落,黃渤賦予了陳忠和靈魂,草根氣息撲面而來,他站在那里像極了陳忠和本人。
會議上,他力排眾議支持郎平改革的意見,只見他微微抿著嘴,低著頭舉起手表示贊同,黃渤舉手投足之間演出了他和郎平的那種微妙關系。
為了支持郎平競選女排教練,黃渤飾演的陳忠和自愿退出競選,郎平聽聞后對此不滿,對他大發雷霆,黃渤向她袒露心扉,訴說心中苦衷,有說有笑的風趣模樣瞬間又將他對郎平的惺惺相惜的情誼展露得恰到好處。
訓練館里,他氣定神閑地對著女排一通說教,幫助她們重拾信念,黃渤幽默風趣又不失文雅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他對郎平和女排的用心和情義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神態到細節,從儀態到性格,黃渤都演活了陳忠和,也用整容式演技征服了觀眾。
女排精神勵志感人
女排精神是什么?
女排精神是不屈不饒的堅強意志,是“流血不流淚、要球不要命”的斗志,是不到最后絕不認輸的拼搏精神,是身處低谷時的自強自立、站上高峰時的不忘初心……
女排精神盡管很難用只言片語表達出來,但在電影中,一代代女排隊員卻用不懈的努力和拼搏給出了答案,完美詮釋了女排精神,勵志而又感人。
為了奪冠,女排隊員們勤學苦練,百折不撓,不斷挑戰身體極限,就算摔得渾身是傷也在所不惜。
中日大戰時身處逆境,她們不氣餒不言棄,不到最后絕不認輸,拼盡全力也要啃下難啃的勁敵。
登上世界之巔時,她們依舊不忘初心,竭盡全力,拼搏努力,締造了五連冠的奇跡。
中美大戰失利,即便身處低谷,她們依然自強自立,蟄伏待機。
中巴大戰,盡管她們都不被看好,但她們卻從不言棄,不屈不撓,努力突破自我,再攀高峰再創佳績。
“即使是被擠壓到絕境,也希望用盡最后一點力氣再搏一下,這就是女排精神”,雖然生活一地雞毛,女排精神總能給在生活中苦苦掙扎的你我予積極的勉勵和慰藉,這便是《奪冠》這部電影的真正魅力所在。
《奪冠》這部電影,溫暖而又質樸,真實勵志而又感人,能夠激發斗志和活力,給人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