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是周弘用二十年探索出的教育法,是世界著名的六種教育方法之一(其他五個為卡爾威特:天才教育法;MS斯特娜:自然教育法;蒙臺梭利:特殊教育法;鈴木鎮一:才能教育法;多湖輝:實踐教育法)。我們常說:優秀的孩子是夸出來的,但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老師和家長會夸獎的不多。
這是與一個家長的對話,應該代表著一大部分家長的想法,從字里行間感覺家長對孩子比較滿意的,但總感覺到自己的孩子還有很多問題,還需要更加努力,還應該更好。
希望孩子更加優秀是做家長和老師最為期盼的,但優秀更需要耐心和藝術!
我們總是習慣拿更優秀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的更優秀。我們總是能用火眼金睛的眼睛找出孩子的一大堆毛病,而經常對他們的閃光點視而不見。家長總是要求老師管的要再嚴一些,要求再高一下。我們經常會給予孩子們提出一些希望:如果……的話,將會更加……。我們總是能給孩子們提出一些建議。我們的語言總是那么豐富,給予孩子們無限的學習上的關心。對于再優秀的孩子,我們也經常性地給予他們適時的警示教育(不要驕傲,否則下一次……)。我們經常性地以過來人或以強者的心態出現在孩子面前。
可能大家還記得一位媽媽激勵孩子上清華的故事(后附故事一),也可能大家知道達爾文小時候也不是省油的燈(后附故事二),這些故事不管對家長還是對做教育的我們,都是很好的啟示!
故事一:一位媽媽這樣激勵孩子考上清華的
一位媽媽這樣激勵孩子考上清華的;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兒子上小學了;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癥,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現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其他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并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這次數學考試,全班50名同學,你兒子排第40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里,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并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的讓她吃驚,好象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有聽到。
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大學。
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里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
故事二:達爾文
1831年英國的一次環球科學考察就要啟程了,一個叫約翰.亨斯洛的中學校長建議委派他以前的一個學生做博物學家。這個小伙子當時22歲,在學校時他笨得要命,盡管他熱衷于從鄉村采集甲殼蟲,但他的數學學得一塌糊涂,其他學科也沒有出眾的地方。他和差生的行為表現幾乎沒有什么兩樣:愛打獵、掏鳥窩也就是上房揭瓦調皮搗蛋的那類、喜歡體育活動等等。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家庭教育失調所造成的差生”,一方面他母親以溫和的性情教育和引導,要求他做一個牧師;另一方面父親暴戾專制,使他破罐子破摔,不讓他采集甲殼蟲他偏要這樣去做(這是典型的逆反心理)。但亨斯洛從這個學生的身上發現了閃光的地方,他說服了有關方面以及這個青年,參加了長達五年的環球科學考察,進而做出了十九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三大發現之一的成就(進化論、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