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第一次聽說虎,是在故事里,武松打虎,誰不說武松威武和當時的意氣風發。可從小與貓一起長大的我,只覺得武松為了自保原是沒法子,那只大貓也甚是可憐了,媽媽說我是東郭先生。
之后,在動物園里看到的老虎,多半神情萎靡,懶洋洋地,神色有著不盡的冷漠,偶爾打個呵欠。但是一般動物園都有著警示,不可與動物眼睛對峙過久,因為眼神容易激怒里面的動物,如今的動物園好像都沒有看到這種提示牌子了,會不會是與現時的經營模式有關呢?據說野外收納過來的動物少了許多,大都是保育出來的,一出生就與人類有了相識的情感。但有一次在廣州市區的動物園,我還是聽到了虎嘯,威武霸氣的,不容忽視的。
根據資料顯示,虎類原本有8個亞種,可是目前已被人類滅掉了3個,因為各種捕殺和野外生態環境的破壞,余下的也混的不好了。我國目前只有4個亞種生存,孟加拉虎,印支虎,華南虎,東北虎。其中華南虎已經不多了,全國才僅二十余只。
動物園就是個活體博物館,讓人類認識自己的鄰居之余也對動物的生存起一定保護作用,可由于近親繁殖嚴重,圈養的虎嚴重退化,能否在放歸山林后生存下來很難預料,何況連合適的棲息地恐怕都難以保證呢。
在廣州的長隆動物世界,環境舒適,這里的虎很少虎嘯震天,都是姿態休閑的狀態,對人類的目光也沒有了審度。在這里,我曾經和孟加拉白虎有過親密的接觸。
白虎是孟加拉虎種的基因突變品種,一般通俗的說法是老虎患了白化病,缺乏色素形成的白化體。而科學角度則是因為基因改變,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才長成了這種奇異的毛色。白虎的眼睛一般是藍色的,身上的條紋是深灰色的,灰白相間,外表非常漂亮。這里有培育出來的小老虎,從小和人類玩耍長大。
我接觸的那只白虎應該是馬戲團專業戶,因為它是被粗粗的鏈條鎖著脖子,又安逸地躺在木桌子上等待游人親近的那種。我走進它的視野,緊張地觀察著它,它那湛藍的眼睛已沒有一絲銳利。我在馴獸師的指示下撫摸著它,巨大的毛絨溫暖感撲面而來,它還噴給我一聲鼻息,那毛絨般耳朵,圓圓的,聳立著,可愛極了,我忍不住隨口問道,可以摸老虎耳朵嗎?馴獸師笑了,他讓我站起來,隨手啪的一聲抽了老虎一鞭子,說,可以,摸吧。我的心咯噔一下,后悔至極。
老虎畢竟不是貓咪,它們是山林間游蕩的精魄,如今虎落平陽了。曾經看過一個問題有個很搞笑的回復。
"在山林遇見老虎怎么辦?可以裝死嗎?"
"裝死可以逃過熊,因為熊不吃肉。可老虎吃肉,裝死是不行的。也不能跑,如同見了狗不能跑是一樣的,如果跑,只能讓它在后邊追,可人又跑不過老虎。也不能爬樹,虎由于體重大,爬樹的本領雖不如貓,可比人還是強的。"
"那,怎么辦……"?
"可以祈禱,希望它沒有看到你,或者祈禱,來世投個好胎。"
如今呆在動物園里的山君,何嘗不是一樣的念想呢,如果它們懂得祈禱的話。動物都有自己的生物鏈,也有自由的意愿,可以自由絕不放棄渴望,這本就是野性的呼喚。我們一直想親近它們的,可結果變成了侵犯。
(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