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 晴 星期日
孩子姥姥前一陣子給孩子做了一套棉衣棉褲,因為不知道肥瘦,所以只是做了個大概,袖口之類的地方都還沒有最后縫好。讓孩子穿上試試,結果這小子穿上就不脫下來了,不到一天的功夫,新棉衣就抹上灰了。
還好姥姥當初擔心尺寸不合適,準備了兩套,現(xiàn)跟孩子媽媽一起,利用一上午的時間又做了一件棉衣。這也真考驗孩子媽媽的技術,從小到大可能也沒做過幾次針線活。不過,自己做的棉衣棉褲,可真是實打實的好棉花,真真正正的暖和。
在孩子姥姥家吃完中午飯就開始往回趕,回到家也三點了。語文三張卷子,去姥姥家之前,僅僅做了其中一張的一半。原本以為,注音的那張卷子,應該很簡單,可是,我高估了孩子對生字的認識量。為了好好的看看孩子對二類字的認識情況,我跟孩子說,先把認識的注上音,不認識的空著。
好家伙,聽我這么說了,光空著的就有三分之一了,加上錯的,基本半對半了。我也沒客氣,錯的標了紅線,不認識的空著的直接用紅筆圈了出來。打眼一看,烏丫丫的一篇紅色調(diào),真是帥呆了、漂亮極了。
好吧,我挺佩服孩子的,我忍,我使勁忍著,手癢了就在旁邊的轉椅上磨一磨,嘴癢了就使勁用手捂著。先拿出語文課本,讓孩子按照順序,找出相應的課文,從標題開始。一句句的讀,邊讀邊找出不認識的字,并記住所處的位置,便于加深記憶。
不過,就算對照課本,全部都找出來,都注上音,明天就又忘了。所以,把他的學習桌上、臺燈上、鏡子上、電視上、展示架上等等全部貼上生字,走到哪里認到哪里,我就不信,幾個字還能總不認識。
語文作業(yè)中還有一張檢測卷,最后一題是看圖寫話,根據(jù)圖片內(nèi)容和題中相關提示,寫幾句話,也算作文的前身了。我大體給孩子念了念題目,告訴他不認識的字用拼音后,就去做飯了。后面等他寫完了一檢查,還行,雖然有錯別字,雖然沒有標點符號,雖然整個邏輯順序有點混亂。但,最起碼的,能夠成功的清晰的表達完整一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思維不算混亂,最起碼一百分滿分的話,得給他六十分。
不過,就是在這道題上,我們爺兩個鬧了個大烏龍。孩子做題之前,我跟他說,寫的時候先空兩格。我的本意讓他提前養(yǎng)成段落空格的習慣,結果,這孩子跟我說,爸爸,空兩格的話就不像一句話了。我說怎么可能?過去一看,這孩子寫一個字就空兩格,好家伙,確實不像一句話。
陪孩子做作業(yè)是一件煩躁又有趣的事情,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孩子基本的思維邏輯和日常腦中的思想狀況以及學習習慣。單純的孩子有他們單純的思考方式和單純的邏輯推理,這與我們成年人是截然不同的。我喜歡他們的單純,雖然將來要在這個社會生存必須抹殺這種單純,但是,能享受一陣子就享受一陣子吧,誰讓我們自己的單純早已經(jīng)灰飛煙滅了呢?
一個周末就這樣又過去了,明兒又是大周一,年底了,各行各業(yè)都是最忙的時候,又是總結又是規(guī)劃。祝大家身體安康吧,心中跟全世界道聲晚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