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在想我究竟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迎風走路時,上課溜號時,輾轉難眠時,就這樣生活就在思考中一點點度過,一個生而平淡無奇的人,心亦平淡如水,就算有什么宏偉藍圖,也只是想想,骨子里的懶惰成性,靈魂中的淡漠黯然,生活就是不緊不慢,按部就班。
? 有人說太過于狂放不羈,不曾體會到為生存絞盡腦汁的絕望,不曾體會遭人冷眼忍氣吞聲的無奈,更不曾身無分文的彷徨流浪。大人們只不過當做是一種幼稚的思維,大人的眼光總是讓你這么做就要這么做,否則以后會后悔的,是啊,我們就會走了一個復制版的人生,他們灼灼逼人的態度讓人冷然,那一副總是為了孩子好的“好”是否是真正的好,我并不知道,只不過一個傀儡的人偶是沒有靈魂的,何嘗不是沒有生命的價值。
? 總說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有時我想這走一遭的人生究竟為了什么,每個人的路樣式千奇百怪,殊途同歸都是一死,那便有價值的便是這一路,而不是終點,所以說,是經歷。如果說別人說什么我們做什么,絲毫沒有自主性的人如同木偶般被人操縱,走著和別人一樣的路,那是麻木的人生。最有價值的經歷是我們憑著自己的感覺走出來的,對,我們想撞南墻就撞南墻,撞疼了了再回頭,或許疼的讓人記得那是一個撞不倒的墻,當我們要撞墻時,總會有好心人提醒不要走那條走不通的路,有人這一次聽了,可能下次走的路還是條不通的南墻路,有人撞疼了,才會真正記住什么是正確的路。
? 總有些年輕人狂言宏偉藍圖,歸結于自己太年輕還有的是大把時間,說著無所謂的話,做著狂放不羈的事,然后就會有自稱經歷人間百態的“老人”出言批評:所以說就是因為你年輕,才如此膚淺。我不知道如何定義他們眼中的膚淺,難道如此青春的年齡必須和一顆老成的心才能相匹配么?有時我不懂年輕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年輕是不是就應該多聽老人的意見,走別人走過的路?
? 正因為人生的價值在于經歷,所以我想要自己經歷。我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我就過什么樣的生活,原諒我與世無爭,我不是不上進,我只是不求速度,只在乎質量,我不是不奮斗,我只是不喜不悲,穩中求進。我不是不追求,不是安于現狀,我只是淡然處世而已罷了。
? 喜歡平淡如水,不悲不喜的慢步調,習慣了白開水的味道就再也無法愛上飲料,慢,成為一種態度。有人總說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才會真正的淡然,其實并不僅僅如此,欲望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輕易控制,悄然地蔓延滋生,深深扎根多少年,又怎能一時連根拔起?年輕的淡然是那種無法預見前途的淡然,又是那種知世故而不世故的淡然,是那種走了很長的路回頭才發現走了如此久的淡然,這種淡然折射著無欲無求,有人可能覺得無欲無求的人活著最累,沒有任何生活的目標,躺尸般的生活,其實不然,無欲無求的人恰恰最知道自己想要過的究竟是什么樣的生活,無欲且無求,剩下的就僅僅是自己了,就很容易做到忠于本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