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師姐生活屋
上周,北京剛下過了第一場雪。
緊跟著這場初雪,“大雪”也到了。
哈哈我說的是節氣哦!
大雪·節氣
“大雪”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這里是指農歷),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候,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也比小雪更大,故名大雪。
《三禮義宗》記載:“大雪為節者,行于小雪為大雪。時雪轉甚,故以大雪名節。”
大雪,是相對于小雪節氣而言的,意味著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更大,氣溫比小雪更低,地面上可能會有積雪出現,但并非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瑞雪兆豐年”。嚴冬寒雪覆蓋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太低,為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
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五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也有“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說法。
古代,人們總結出了大雪三候,即大雪節氣時,自然界的三個特征——
一候:鹖鴠不鳴
鹖(hé)是一種像雉而善斗的鳥,鴠(dàn)則是寒號鳥。這一候是指,到了 大雪節氣,天氣寒冷,飛禽無蹤,走獸無影,連寒號鳥也停止了呼叫。
二候:虎始交
古人認為,此時為陰氣最盛時期,盛極而衰,陽氣已經有所萌動,于是老虎開始求偶。
三候:荔挺出
仲冬雪季,萬物沉寂,一種叫荔挺的蘭草,也感受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在此時獨獨長出地面。
大雪·習俗
到了大雪節氣,天氣越來越寒冷,河面冰封。無論南北,人們都開始準備食物,既是儲備著過冬,也是為了增加營養,好面對嚴寒。
同樣,免去了農事的繁忙,有了閑暇的人們也欣賞起冬日的冰雪世界來。
1
大雪腌肉
在南方有句俗語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氣的風俗之一就是腌肉。
“未曾過年,先肥屋檐”,說的是到了大雪節氣期間,會發現許多居民的門口、窗臺都掛上了腌肉、香腸等,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北方雖然不太腌肉,可各種咸菜照樣也不少腌。到了冬天,它們就是佐餐下飯的美味,也是補充維生素的重要來源。
大雪腌肉的習俗和鞭炮的來歷一樣,跟過年時候的年獸傳說有關。
在傳說中,“年”是一種長著尖叫與獠牙的兇猛怪獸,每到除夕,就會爬上岸來傷人。人們為了躲避傷害,每到年底就足不出戶,同時將肉食品腌制存放以備食用,而新鮮的蔬菜則是用風干的辦法保存。
2
喝紅薯粥
山東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
《本草綱目》有:“紅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說法。
現代醫學認為,紅薯富含蛋白質、氨基酸、膳食纖維、胡蘿卜素以及多種維生素,同時紅薯可有效地防止鈣流失。
此外,紅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夠有效刺激腸道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降低腸道疾病的發生率。
大雪節氣,坐在家里喝上一碗熱乎乎的紅薯粥,口味香甜,又營養健康,對于北方人來說,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3
觀賞雪景
大雪時節,北方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
到了大雪前后,由于氣溫越來越低,很多河流逐漸出現了封凍現象,人們可以在岸上欣賞封河風光。如果水面的冰層已經凍得足夠結實了,還能上去溜冰。
4
大雪進補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
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有助于體內陽氣的生發。
北方氣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補充身體元氣,增加御寒能力。
火鍋可以早早準備起來啦!
如果天氣持續干燥,還要在滋補時增加冰糖、百合等甘潤的食物,以起到“滅火器”的作用,防止身體上火。
大雪節氣前后,柑橘類水果大量上市,適當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大雪·養生
大雪節氣的到來,預示著正式進入了冬季最寒冷的時候。
而且北京冬季天氣干燥,濕度較低,此時氣候嚴寒,也更需要人們關注養生,根據氣溫變化來調節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01
保暖護陽氣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干燥,空氣濕度很低。
因此,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皮膚開泄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
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到了睡覺的時候,要注意根據氣溫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02
起居宜早睡晚起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因此要“早臥遲起”。
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適當調整睡眠時間。
起居調養宜早睡遲起,并要收斂神氣,特別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03
養宜適度,養勿過偏
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
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氣溫變化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態,都因保養太過而受到約束。
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范疇之中,但用得太過了,反而會影響健康。
04
宜多飲水防燥
大雪節氣,室內氣候干燥,雖然冬季排汗、排尿量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要水分滋養,才能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新鮮蔬菜減少,會造成維生素B缺乏而誘發口角炎。
因此,冬季應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由于室內外干燥,空氣濕度很低,一定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保證器官正常的新陳代謝,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于2000~3000毫升(即常說的“8杯水”,一杯約300毫升)。
05
通風健腦
冬季室內缺乏空氣流通,空氣污染往往比室外更加嚴重。
因此,在保持室內正常溫度的同時,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室內空氣污染,健腦提神。
但是,北京冬季霧霾多發,通風也要注意室外的環境。遇到連續霧霾的天氣,需要通風換氣,也應當選擇霧霾程度較輕的清晨時段。
06
喝粥調養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在此節氣,人們在飲食習慣上,可以進補了。
進補時在飲食上,適當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蔥、山藥、桂圓、栗子及杏脯等性屬溫熱的食物,以助御寒。
不過,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由于天氣干燥再加上飲食不當,很容易使人上火并患口瘡,還要注意控制數量。
同時,注意多吃蔬菜和溫性水果,宜多喝粥。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粥、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服用。
當然,隨著生活的變化,現在的冬天早已沒有過去那么難捱。
在家有暖氣,出門有汽車、地鐵,人們更需要注重的是避免在環境轉換的時候受涼,以及注重營養均衡,而無需太過提防。
只要保持好心情,適當注重養生,就能過一個非常愉快的冬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