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一直不敢觸碰人生這么大的話題,可每次焦慮或心情很差鉆牛角尖的時候,難免會問自己,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我要怎樣度過,此生才算圓滿或成功,未來不會后悔。相信不止我一個人會偶爾感到迷茫無助,寫下自己的一點點感悟與大家分享。
? ? ? 大學時,我以為的成功,就是能夠順利保研,然后順利到高校應聘,最后成為一名光榮的大學老師。那是二十出頭的我,能想到的我最美好的未來。然而最終因為種種原因,我沒有保研成功,考研準備也來不及,沒有機會到更高等的學校讀研,無法結識更高級的學霸,當然也就沒辦法去高校任教。那段時間壓力很大,很努力的參加招聘會,最終也沒有特別滿意的,所以在拿到的offer中,找了一個還算差不多的公司簽了。對于工作我并沒有太多的期待,可是輕松的工作氛圍,良好的福利待遇,很快讓我進去了更為舒適的區域,我享受那種快樂的工作環境,同時也在焦慮,太過輕松,我無法立于不敗之地,換了環境,我很可能不適應。所以順從了家人和自己的意愿,考入了體制內,因為經歷過熬夜備戰辛苦刷題,對于這份工作付出了很多,所以也就抱有很多期待,然而工作后我發現賺的沒有原來多工作氛圍沒有原來好而且比原來工作更累。我一度懷疑自己付出的努力是否值得也在思考選擇是否正確。每一次轉身,別人都覺得是正確的并且會羨慕,可是自己卻感受不到那么光鮮,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一直不滿足于現在的生活然后繼續努力奮斗不對嗎?為什么越是奮斗我越是不高興呢?因為遲遲沒有找到答案,我又重新讀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好像每次讀來,感受都不同。
? ? ? 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為她剛好是我希望成為的那種人,學習成績優異,名校畢業,考研努力最終留校復旦而且公費留學,17歲便遇到了那個成為了兒子土豆爸爸的男人,并且在病中能在床前俯首帖耳照料她的人。可是這本書是她在抗癌期間的一些感悟,雖然在那么艱難的時刻,書里卻很少提及悲傷的情緒或對生活有任何的不滿,反而愈發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分每秒,感謝他們一點一滴的付出。可能瀕臨生死邊緣,我們才能愈發覺得生命的可貴,人生才能活得通透。書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哪怕就讓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國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罵萬人踐踏,只要能看著我爸媽牽著土豆的手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愿意的。”在生命的最后,唯一的期許不再是名利金錢地位房子這些每日奔波的東西,反而是父母的關心,孩子的成長,這些平日里視而不見的小事更顯的彌足珍貴。
? ? ? 我們都曾青春年少,對未來有無限的期待,有遠大的理想,隨時想拯救世界,可最后發現只能回家幫媽媽刷碗,我們有挫敗感,懷才不遇憤世嫉俗,在平凡的生活中變得麻木而感知不到點滴珍貴。我沒有奉勸大家不要去努力,我只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的時候,能夠感知生活中那些細微但不渺小的幸福。同時那些期待平凡小日子的人,能夠不被別人打擾生活,享受幸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