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能否出貴子』續:豪門到底“豪”在哪?
人生莫懼少時貧。
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去;
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去。
——曾國藩
▼
2016年開年的一篇后來被證實為“假新聞”的文章《上海姑娘逃離江西農村》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再次讓民眾聚焦“寒門”和“豪門”之題。
網絡上《寒門能否出貴子》的各種版本,傳閱已久。
吾以為,與其回答“寒門能不能出貴子”的問題,不如回答:“豪門到底豪在哪?”讓我們走進豪門的世界,看看“豪門和寒門有多遠的距離”。
于遠古至今,中華燦爛的文明里,世家大姓的人才涌流,是那些時代的社會特征。延至近現代,這些家族里的優秀人物品德高潔、操守謹嚴,或任官為民,或精研科技,或潛心詩書,人數之多,嘆為觀止。
蘇州,更是一個簪纓世胄,冠蓋云集的地方。遠的有六朝時的“朱、張、顧、陸”,清代又有“彭、宋、潘、韓”等望族人家。
每一個杰出的家族,都擁有深厚的家族底蘊及歷史,每一個家族的成功,都有世代傳衍與歷久彌新的家族精神。
他們,是中國真正的豪門。
豪門到底“豪”在哪?
豪門之“豪”在于一個家族精神世界的豐富蘊藏。
▼
在蘇州,說到豪門大家,不能不提顧家。顧雍是姑蘇顧氏的一世祖。他連居孫權相位十九年。顧氏族人擔任太守、尚書、尚書令,代代不絕。
▲看著顧雍像,想起了一句話
陌上人如玉? 公子世無雙
孫權是一個雄才大略,卻也是剛愎猜忌之君。顧雍能為孫權之相一十九年,并且既不逢迎附和,也不默默無為,這與顧雍開創的“寬容厚重”的門風有莫大的關系。顧雍不但以厚重律已,也嚴格要求子孫。
孫權有一次與顧雍及其孫顧譚一同宴飲,顧譚酒后起舞不止。顧雍回到家后,命當時已貴為尚書的顧譚站著,嚴厲責罵他說:“你對國家有什么汗馬功勞?只不過藉著門第高才當上大官。你若謙恭不足,日后必將毀我顧氏家族。”言畢,顧譚被罰面壁兩小時。
顧雍家族與孫權家族和陸遜家族都有聯姻。顧雍的琴書老師是蔡邕,他有個女兒在歷史上很有名:蔡文姬。一個丞相閑暇時還學習曲藝,富有藝術修養。所以,顧雍的兒子、孫子、三代都精于儒術,著作等身,顧氏一門成為當時著名的文化世家之一。
顧雍本人非常低調,善于韜晦。孫權任命顧雍為丞相后,他沒有告訴家人屬下,只是正常上下朝。家中事后得知,都驚嘆不已。顧雍的門第之風對后世為人處事,影響甚深。他的第七代孫:顧覬之當時因朝廷紛爭尖銳,推說有足疾辭官還家,每夜還不停地在床上活動雙腳,以保持靈活度。后來許多官員遭禍,他安然無恙,浪平之后,再度出仕。
家風是一個家族世代傳襲下來的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的家族文化風格。
家族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柱石。
到了元朝,時任副三品的江南名士:任仁發(名字很有含義)。他不僅是一位水利專家,同時也是當時著名的畫家。下圖的瓷器為任氏所藏。
▲ 任氏家族的瓷器意境悠遠,識物知人,可見其志向高潔,絕不愿隨污逐流
這點,與考證出的任氏資料是相符的
80年代時,中國的文物鑒賞專家已經考證出了任氏世家的家族背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他既是一位杰出的官員,又是一位藝術家,而且子孫都還很爭氣,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大贏家”啊!
這幾件官窯瓷器,姿容優美,顯示了主人超高的藝術修養。這些古物背后,就是一片精神園地。
▲ 典藏文物??感悟精神
看著那些精致、奢華的古物,無疑是中國浩瀚歷史中,一代代隱貴豪門家族精神的顯揚和陳示。
是的,豪門的信仰已經覆蓋了生活方式!
如果說時間的磨礪和考驗能給家族帶來無與倫比的力量,那么家族的精神從來都是不可代替的。
每當面臨取舍;面臨得失的選擇;面臨利益的誘惑的時候,這種家族的內在精神,就會光輝迸射。
財富的堆積可以快速完成,但是形成一個家族的精神和風骨需要一代人的沉淀。
歷史與傳承?? 使命與榮耀
遠古至今
代代都有層出不窮的收藏者
拾起散落于民間的文化碎片
集中展示
供后人探尋先哲們的精神之園
今天,我們叫它“私人博物館”
它
珍藏了一個個豪門家族的榮耀、信仰和品味
在積累了大量財富之后,民間收藏家通過收集文物、藝術品,成立私人博物館,成為追溯歷史,傳承精神的文化生態。在中國,目前登記備案的私人博物館已達2000家,更有幾何數字的私人藏家欲建立博物館。私人博物館的建立,將使世界了解華夏大地上無數豪門家族脈脈相承的歷史,這是一個走出公立博物館,進階私人博物館的時代!
撰文:施藍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