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門的阿姨去年患了老年癡呆癥。
這事今年冬天我才知道,因一天早上有人敲門,打開看年輕人身后跟著一位婆婆。婆婆表情木訥,眼神呆滯。年輕人問:這是你們家人嗎?
我們看著像是鄰居,就去敲門。可反復好久也沒有人來開門。打電話,那邊焦急的說,早上帶著一起出去買菜,一轉身就不見了,全家都在沿途尋找。結果被人送回來了。
我們讓婆婆坐在門口板凳上休息,等著家人回來。他家人回來好是感激一番,其實我們沒干啥,就是讓她坐著,不再到處跑了。倒是那個年輕人,心很好,不知怎么問出了地址,還帶著來挨家挨戶的找。
據說這位婆婆以前很是伶俐。卻不曉得什么時候得了這樣的老人病,把該有的記憶忘了一干二凈。連家都找不到了。
偶爾在走廊里見到他們家人,這位婆婆總是默默的跟在身后,輕輕的拉著前面人的衣角。我看了好難過。
很少見她說話,也沒有多余的動作,好像就是一個影子跟著家里的人。偶爾辦錯事,被家人輕微的訓斥,她也漠然的好似與自己無關。
這樣的事覺得好似很遠,可又很近。家里阿姨有一次談起,讓我媽在家等著,她出門買菜,回來卻發現人不在家。找了好一會兒,才被人發現在樓上下樓梯。阿姨想必也是緊張了很久,并沒有及時告訴我。
當我聽到時,心繃緊了,仿佛再出什么差錯,這根線就要斷掉。
單獨照顧病人的心理壓力,可能隨時會變成魔鬼。每次收到負面消息,心都像掛上了鉛錘,努力的向上要擺脫那樣的墜落。假如有一點進步的消息,瞬間心情如同插上了翅膀。不過,趨勢向好。
我在記錄這段文字時,雖然沒有面對,但是想起那些場景,內心仍然會堵得水泄不通。
傍晚院子里,獨自坐著輪椅的老人,蔫蔫地曬著即將落山的太陽。他們都無法獨自行動不能表達,更別提生活自理。喝一口水,可能都要等旁人想起來才會潤潤嘴唇。家人在側,心中還有安慰。假如沒有親人陪伴,我想這樣的生活,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要如何才能熬過這不由自主的生活。可,一般,他們又都不太清楚。
看過很多老人走失的啟事,我在想,他們最后會如何……想著想著就不敢再繼續下去。
也許迷失在樓宇之間,房屋很多只是不見自家門。
也許走錯了一輩子走過的路,熟視無睹視而不見。
也許在家人的呼喊中擦身而過,長夜要棲身何處。
也許他們也會感到一絲自由,天地無牽掛的自由。
看朝陽,不看夕陽。看多了,難免傷懷。看多了,難免無助。
老年人的心理關懷,也是整合人生的必修課。老人,生理機能衰退,認知也大幅度退步,人格發生變化。作為老人最緊密的家庭系統,我們如何去關愛他們,讓這樣的心靈能夠走好晚年的一段路程。畢竟,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老去。
為何,今天的話題,讓人總有想哭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