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理論】
一說到愛情,仿佛應該要論起袖子,開始一段龐大的情感構架觀念演講。但愛情,其實是一件最平常不過,也是沒有對錯可言的事情。每個人,可能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愛情理論,那么你的愛情理論是什么呢?
就在昨天晚上,親戚給我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男生比我小兩歲,家境好,學習好,總之親戚把他夸上了天。因為我和男生不在同一個地方,所以是親戚在網絡上告訴我的,還說等我回去以后,可以一起吃個飯。接下來,就和正常的相親套路一樣,對方家長要了我的照片,我也看到了男生的照片。我直言不諱,私下和親戚說,我覺得我和他沒有眼緣,但是也可以做朋友。我的爸爸知道了這件事,很是生氣,因為他覺得我就是一個只在乎外表而忽略內在的人。
【人們都在批判“以貌取人”,但你能真正做到不“看臉”嗎?】
張愛玲曾經說過:沒有一個女人是因為她的靈魂美麗而被愛的。
爸爸問我:“你到底是看臉,還是看才華?” 我說:“如果他連外貌都讓我產生反感,那我又怎么會有耐心去了解他的內在呢?”
我自始至終都沒有覺得男生丑,而是以我的審美觀來看,我不喜歡他的長相。然而我不是面試官,我和他一樣,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拿著各自的“應聘牌”,打量著對方。我從來不會評判一個人的天生條件,只能說,我和他沒有眼緣吧。或許他看了我的照片,也覺得我不合適。
其實,沒有誰的觀點是絕對正確,或者絕對錯誤的,現在這個時代,有誰能真正做到完全“不看臉”呢? 男生的家人問我要了照片,而且還特意說明,要一張全身照,一張自拍照和一張生活照。難道他們不也是在權衡我的外貌嗎?親戚不斷地和對方夸我個子高,皮膚白,身材好,難道這些不也都是外貌嗎?
【擇偶的底線和條件】
莎士比亞說:“愛情不是花蔭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語,不是輕綿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愛情是建立在共同語言的基礎上的。”
我一直都堅信,真正健全的婚姻關系,或者戀愛關系,必須滿足三觀相符。我也不止一次地表明,我的擇偶標準是:有上進心,善良,孝順,以及能互相包容。
然而,一個人的內在,是我決定要不要和他一起生活的基本底線,可第一眼的印象,卻是決定了我想不想繼續了解他的必要條件。
男生加了我的聯系方式之后,我們誰都沒有先說話,連一句“你好”都沒有。或許這次相親,還沒有開始,就要收尾了。假如我們真的聊得來,多個朋友也沒什么不好的,但是如果談到愛情,甚至婚姻,可能是不會考慮了。
【一見鐘情?還是日久生情?】
我們都拿著一份試卷在給生命中出現的人打分。那個我一見鐘情的男生,剛開始會得到一百分,隨著之后的接觸,可能會減到零分,又或者再加分。而一個我第一眼沒有感覺的男生,剛開始會得到低分,了解過后,可能會加分,亦或是減分。總而言之,這些不可控的因素,也許會使兩個人拿到相似的分數。但是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一見鐘情的那個人,拿過滿分,而日久生情的那個人,卻很難拿到滿分。
有人認為:所謂“一見鐘情”,不過是見色起意罷了,永遠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等激情退去,新鮮感消失,就什么都沒有剩下了。而“日久生情”,則是細水長流,真正可以長久的感情。這種感情,慢慢的將會使對方變成不可或缺的存在。
但是也有人認為: “一見鐘情”是始于顏值,忠于愛情。那是一種想要迫切了解對方,廝守終生的情感。真愛,應該像是命中注定一樣,在人海中看見對方的一瞬間,就知道那是對的人。而“日久生情”,更多的是權衡利弊后的妥協和勉強。如果連一開始的沖動都沒有,又怎么能熬得住接下來幾十年粗茶淡飯的日子呢?
愛情這件事啊,永遠沒有對錯,只看你到底想要怎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