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我現在租住的地方,更確切的說我喜歡這里的紅火熱鬧,超接地氣的煙火。事實上我本來就是生活在底層的人群,雖不是墊底的,但也沒多少差別。
我所租住的院子里,住著七戶人家,而且大家都是租戶,房東并不在此居住。試想一下,在一個十多平米的院子里,住著七戶人家,其中有兩戶家里有三個孩子,剩余的五戶每戶有兩個孩子,這么算來,也就是說這里有十六個孩子,十四個大人,一共三十個人。光想想這么多人,你就能體會到這里的紛繁與熱鬧了吧!
這是一個小二層結構的房子,坐北朝南。一樓住三戶,二樓也住三戶,每戶的房屋面積大小一樣,格式也一樣,每戶面積也就大概是五六十平米。
屋子雖小,但是有院子是很幸福的事。院子里從東到西拉著一根粗鐵絲,是人們晾衣物用的。天氣好的時候,鐵絲上曬著被子,這下孩子們可有好玩的了,在被子間鉆來鉆去,你追我趕,好開心啊!院子,就是承載孩子們歡樂的圣地。
另外一戶,是小房。坐南朝北,照不上什么太陽,比較陰、潮,但比那六戶便宜三分之二的價錢。房屋的大致結構就是這樣!
老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這種代代相傳的觀念在大雜院里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做飯的時候,炒菜熗鍋時的蔥香味,在我的嗅覺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鄰居們相互都問問“今兒吃什么?”遇到有的人家改善伙食,做點好吃的,首先想到的是給鄰家的孩子嘗嘗。在大雜院里生活過的孩子,應該都吃過別人家的東西吧!
誰家沒有鹽了,誰家沒有香菜了,你說一聲,只要誰家有,馬上就給你送去。你的衣服晾在外面,下雨天不用擔心淋雨,在家的人都會幫你收好。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而我們院子里的婆姨們能組兩臺還多一人!我是兩個小孩的媽媽,沒有工作,家庭主婦一枚。我隔壁是彤彤家,她們是來自佳縣的。彤彤媽媽是一個年近四十的中年婦女,我以為我是身高上的七級殘廢,沒想到她的個子比我還要矮那么一點點,這無形中給了我很大的自信。彤彤爸爸在我看來,算是顧家型的好男人。他的工作是跑大車,運煤炭的。聽說出一次車就能掙個好幾千,他每次回來,都會幫彤彤媽洗衣服,做飯,陪老婆孩子去公園散步打羽毛球,偶爾還把整個院子清掃一遍。院里其他六位男士可是沒有打掃過。
彤彤家隔壁就是壯壯家。據我了解,他家是院子里條件比較好的!自己家有房子,但為了供孩子上學方便,才租住到這里。壯壯媽是一個皮膚很白,和善而又會過日子的好女人。女兒跟壯壯相差一歲,也是院里比較玩的來的,所以常去他家蹭看有網的電視。偶爾我也會端著飯碗去他家喂女兒,壯壯媽總會把他們的菜給我往碗里扒拉些。壯壯爸爸是一位一米八幾的彪形大漢,養著一臺鏟車,因為腰肌勞損,所以雇人開鏟車著了,他平時在家的時候比較多。
壯壯家樓上住的是加琪家。加琪媽媽算是院里面的辣媽吧!留著披肩長發,穿著露肉的牛仔褲。一般不愛湊熱鬧,每天在家里不知道干什么了,很少見她露面。
緊挨加琪家的是錦寓家。緊寓媽媽是“鳳辣子”型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性格開朗豪爽。她做飯的手藝不錯!烙了烙餅總會端出來讓大家償償,這手藝多少有功于做廚師的錦寓爸爸。
錦寓家這邊隔壁的是翔翔家,也就是我樓上的那戶。翔翔爸爸也是開車的,在公司里給人家當司機著了。我發現佳縣的人,都比較善長開車。翔翔媽,脾氣好像也不是很好,每次翔翔干壞事了,那發飆的聲音,簡直就是震耳欲聾啊!
最后一戶是住我們對面小房家。加樂媽媽是院里唯一上班的女同胞,她在某小區里當保潔員著了,因為他家孩子相對大一些,可以獨立照顧自己了。他爸爸好像是干臨活的,特別健談,也是做的一手好飯,沒活可干的時候,他就是家里的煮男。
我們大家都是為了供孩子上學,才從農村老家搬到榆林城的。在文章開頭我就說過,我們是底層居民,沒有什么文化,孩子們也都還小,所以這樣大家就有更多的時間相處在一起。
我們沒有什么高雅的興趣愛好,大家在一起喜歡拉拉話,但絕不是拉東家長李家短的是非之事。所拉內容大致是:哪里的衣服好看又便宜,哪家超市的菜品在搞活動,今天外出見到了什么奇聞趣事,孩子學習成績咋樣;再者就是互相開一下玩笑,壯壯媽說要和錦寓媽結親家了。
錦寓媽說“你們兒子成了我女婿,若遇個逢年過節不給我拿好吃的,我就不好好對待他。”
壯壯媽答“那你不成了萬惡的丈母娘了?”
我插言道“則看看,人家生下女兒的人多神氣!”
……
就這樣,互相調侃著,海闊天空,天南地北,高談闊論。
大家還有一愛好就是:全民K歌。早上,把孩子送到學校,收拾完屋子,就聽見此起彼伏的歌聲從各個窗戶飄出來。無論是流行歌曲,還是陜北民歌,大家都能吼兩嗓子。
下午吃過飯,大家互相叫上,帶著孩子去公園散散步,溜溜彎,打打羽毛球,跑跑步,再來個美美的自拍照!
大雜院的生活也并不都是美好的。臟,亂,破自不必說。尤其是兩飯時分,孩子們都放學回來了。整個院子都快炸開鍋了。孩子們有玩扭扭車的,有吹泡泡的,有跳繩的,有拿粉筆在墻壁上亂涂鴉的,有地上刨土的……你搶他玩具了,他推我了,我碰到他了。笑聲夾雜著哭聲,伴隨著大人的喊罵聲,還真有唱大戲的味道!
飯熟了,正玩的孩子們被喊回家吃飯了。于是你又能聽到各種聲音,因為孩子不小心把飯撒地上了,湯倒桌上了,菜扒拉到衣服上了,大人們發飆的吼聲,爆粗口的罵聲,乞求討好地哄孩子吃飯聲,飯桌上的談話聲,鍋碗瓢盆的碰撞聲,電視聲……這簡直就是一場盛大的交響樂!穿透空氣,直鉆耳朵,讓你無法休息和學習。
大雜院的住戶來自不同的地方,性格千差萬別,文化各不相同,品格各有高低。大家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抬頭不見低頭見,時間久了,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猶如樓上總是制造噪音,總是往樓下扔垃圾,冬天陽臺上的雪直接掃下來,夏天的雨水也嘩嘩的掃到一樓的門口。盡管如此,大家還是選擇隱忍和寬容。“忍”是大部分在大雜院里生活的人們練就的良好心態。
我們關上門就是自己獨立的小世界,打開門就是大家庭。如果以后回了老家或住進了樓房,就沒有這么方便串門了。珍惜吧,以后分開了,就有可能再也見不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場相遇,都是人生的一段修行。讓你我且行且珍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