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1
對于李娟這個名字的結識,應該歸于數年前的一次會議上。
那一次,全縣文學愛好者匯聚一堂,暢談自己遇到的好書,有一位作者提到了李娟,提到了《我的阿勒泰》。
說是語言的陌生化,場景的陌生化,敘述的陌生化。
同時提到的,還有張賢亮,同樣是散文寫得很棒的作家。
很久不寫散文的我,無法愛起來散文,還有散文作者。
就像年少時讀余秋雨,如今再不肯觸碰余秋雨一樣,有一種特別大的抵觸情緒。
原因是什么,我自己也說不出來,只是簡單地以為不喜歡散文寫作了。
2
三月份的時候,專題里有李娟散文的讀書征文,我在微信讀書里找到它,讀了三頁,沒有再讀下去。
不明白自己現在是怎么回事兒。不能讀下去,就聽阿勒泰吧。
在來來回回的路上,回家的長度行為聽書變得短了些,聽到了奶奶,聽到了馬場,聽到了對生命的探索,還有追問。
當然,還有那個灑脫不羈的張鳳俠。可以抽煙可以喝酒,可以一個人痛哭流涕的張鳳俠。
在看到有電視劇出來的時候,看到了馬伊琍,這個在《繁花》中別樣的女子,我終于決定要看看這個八集的電視劇了。
3
時間斷斷續續,情節也斷斷續續,觀看的節奏也是斷斷續續。
看來是不經意,一邊做些其他事情,一邊聆聽電視劇的聲音。
聽著聽著,無意間掃了一眼屏幕,瞬間就被吸引,畫面上鋪天蓋地的色彩,把我征服。
阿勒泰,新疆北部的山區,有著最北部的哨所,有著最北部的草原,有著最北部的牧民。
想起來讀書時就背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句子,我無法淡定了。
我開始坐下來,對著熒屏,一集一集慢慢欣賞這部短劇。
4
看著這樣的畫面,莫不神往。
遠處,有皚皚雪山,近處,碧草青青,鮮花朵朵。
我也想著,生活在這樣的天底下,累了倦了,隨身一躺,身下就是青青碧草。
仰頭看著天上云卷云舒,聽著遠處近處的牛哞羊咩,感受著草原上的風拂過臉頰,感受著青草間的清香氣息撲進鼻孔。
當然,也感受著由遠及近抵達自己身邊的那個人,騎著馬而來的達達的馬蹄印,一聲一聲踏在自己的心跳上。
忽然間覺得,阿勒泰的模樣,就是青春的模樣。
5
一群人騎著馬,騎著駱駝,談笑著,高歌著,款款而來。
這豪爽的模樣,一時間感覺著距離好近,任何人去到草原,都會有策馬狂奔的奢望。
那是風出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那是策馬狂奔無障礙的草原,那是阿勒泰身邊自由自在的草原。
曾經在南疆生活過,遙無邊際的戈壁灘,星點點的黃楊樹曾是數次拜訪的對象。
北疆,被阿勒泰牽了神往的思潮,去走一走,去看一看,才可以圓了夢想啊!
阿勒泰,原來是向往的模樣,是遠方的模樣。
6
“上面是天,深藍明凈;下面是草場,一碧萬頃;森林在右邊浩蕩,群山在左邊嶙峋;身邊的河流淙淙,奔淌不息;前面是山谷的盡頭,后面是山谷的另一個盡頭……”
這是李娟筆下的阿勒泰,這是有著作家夢的女孩兒做夢的地方。
草原上的河流不多見,能夠洗衣服的河流更不多見。
可是發源于阿勒泰的額爾齊斯河,卻是阿勒泰的母親河,生活在它懷抱里的牧民們,洗洗吃飯都要靠著它呢!
畫面上的女子端著盆子去洗衣服,那個腦海里有著作家夢的女子,就是在額爾齊斯河懷抱里實現了她的作家夢。
這條河流,是阿勒泰的,是應該被銘記著,是孕育夢想的模樣啊!
7
哪個男子不鐘情?
生活在阿勒泰深處的男子巴太,也有自己的意中人。
這匹額頭上有一縷白毛發,四個蹄子上也都是白毛發的馬兒踏雪,是巴太的最愛,但是,在鐘情的女子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還是搭起弓箭,把踏雪射殺,甚至賠上了家里的一半羊群。
看著他把一個蘋果分兩半,一半給了最愛的姑娘,一半給了踏雪的畫面,眼睛瞬間潮濕,寧可自己不要,也要給自己所愛的,這份純粹,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這也是阿勒泰的模樣,這是一旦鐘情,永不撒手的模樣呀!
8
剛剛高中畢業在外打工,李文秀被排擠,被嘲笑,被欺凌,無奈之下選擇了回到母親的小賣鋪。回家的路費也沒有,是淘金者給了她一百元,才得以回家。
那時候的李文秀,軟弱,膽小,什么事都不敢去掙一掙。
可是,后來淘金者追隨而來,成了母親張鳳俠的愛慕者,騙了母親的錢,騙了母親的東西拿去變賣,還帶走了奶奶的綠色玉墜。
李文秀追著去要,與淘金者對打,顯然不是對手,張鳳俠前來,母女兩人合力贏得了爭斗,卻被淘金者追著打。
那個時候李文秀被壓在身下,怎么都不屈服:“現在我不怕你了,奶奶的東西,你必須還我!”
那也是阿勒泰的模樣,勇敢的模樣。
9
這樣的畫面,哪里見過?唯有阿勒泰。
張鳳俠組織一群牧民,用石頭搭建了一個方框,美其名曰看電視,還做起了解說員。
不得不說,這個創意極其好!
正在解說的時候,自己的閨女出現在電視框里,竟然沒認出來,還磕著瓜子問:這是誰家的丫頭?
這個媽時時處處不著調,但是卻把最經典的道理傳遞給女兒,這是奠定女兒成為作家最重要的根基。
在給女兒講有用沒用時說:“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來是為了讓你服務別人的?你看看這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就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母親,才有了女兒自由自在的成長。
阿勒泰,原來是智慧的模樣,是自由自在的模樣。
10
三代人出去進貨,林文秀把奶奶弄丟了,好不容易找到,但老年癡呆的奶奶,犯糊涂了,又不肯跟她們一起回家,嚷嚷著要回沈陽。
這可把李文秀急壞了,母女倆商量好了好久。
最后張鳳俠靈機一動,不知從哪兒弄來一個小旗子,舉著從奶奶身邊經過,大聲喊著:去沈陽了,去沈陽的趕快上車了!
如此一招,成功拿捏了奶奶,還順帶賺了奶奶五十元路費。
這樣的張鳳俠充滿了善良,對親人用盡心思智慧,就像阿勒泰智慧的山水一樣綿長。
原來,阿勒泰也是充滿智慧的,是善良的模樣。
11
八集的電視劇放完了,時間不多,兩天時間看完了。
除了張鳳俠,李文秀以及巴太外,還有托肯,以柔弱身軀,擔起了家里的重擔,照顧老人,撫養孩子,卻連一只洗衣服的搓板都沒人給她買回來。
這樣的托肯,包括李文秀,包括張鳳俠,在那樣的生活環境下,力量都是無窮的,她們在逆境中崛起,成為生活的強者。
其實,在那樣的環境下,力量不強大也不行,為了孩子,不崛起不行。
這么想著,阿勒泰是力量強大的模樣,是崛起的模樣。
12
回過頭來,快拉的方式,又過了一遍這八集劇,美景在眼前依然心動著;
巴太一家人圍坐著尋找出路的時候,依然會淚濕。
景再美,代替不了日子,代替不了擠羊奶放羊群的差事,代替不了填飽肚子的辛苦活兒。
張鳳俠又黑又瘦,守著癡呆的老母親在牧區生活,她們吃什么?李文秀寫了作品之后,離開了牧區,為什么不能在那里堅守?巴太也去了烏魯木齊,托肯也去了縣城,他們都一步步離開了牧區。
看著人物的一個個變動,我就在想,阿勒泰,到底是什么模樣?
看一眼,再看一眼,是光鮮亮麗,人人都向往的模樣。
可是,深入進去之后呢?又是什么模樣?
只有期待著多少年后會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