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去澳大利亞玩,專程去了悉尼的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我總以為,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最簡單易行的途徑便是找家博物館,走進去看看。當然,我更喜歡看畫,所以美術館一直都是我很喜歡去的地方。
從地理上說,澳大利亞可謂偏居一隅,遠離藝術繁盛的歐洲和美國。而這座美術館的名氣在全世界也排不上號。但由于飽受歐洲文化的影響,美術館里的展品既有歐洲文化的痕跡,又有自己鮮明的本地特色,更像是一座等待開掘的寶藏。
澳大利亞地處再偏遠,也與歐洲有著太多的聯系。而歐洲名家的畫作,自然也會出現在美術館里。這就是畢加索的兩幅畫。
這是整個美術館里最大的一幅畫了。占了滿滿的一面墻。而最好的欣賞位置是在正對面的樓梯上。只需要想一想,當你手扶著樓梯轉彎下樓時,迎面突然出現這樣滿滿一墻的圖景,會是怎樣的震撼和驚喜。
除了size巨大以外,這幅畫還非常symbolic,其中每一個形象都代表著一重意義,而且是彼此矛盾著的,于是這幅畫便形成了很ironical的沖擊,比如身穿職業裝的上班族女郎,比如英國國旗所代表的傳統與殖民歷史。各種不同的文化元素,古代文明與現代工業的矛盾沖突,全部躍然紙上。除了強烈的視覺沖擊之外,思考和想象的空間也是巨大的。
既然是悉尼的美術館,自然更加重視澳洲本地的畫家。這就是澳大利亞女畫家的兩幅畫。第二張閨房更加有趣些。原本的閨房沒有這樣的光線。畫家特意調亮了色彩,才讓昏暗的房間變得如此明亮。那面鏡子是妙筆,映出了窗外的景色。面對這幅畫的時候,你是否可以想見閨房主人對于外面世界的渴望,還有那顆蠢蠢欲動的少女心?
上面那幅悉尼海港大橋的畫作剛好被放在了窗口。它的旁邊便是明亮的窗戶,窗外的風景和窗內的畫作可以同時進入眼簾。兩廂對比起來,會不會覺得很有趣?
看到這幅畫,是不是想會到德加筆下的咖啡館?澳大利亞的畫家也深受法國印象派的影響。在這家美術館里,很有幾幅法國印象派名家的原畫。
把這兩幅圖放在一起也很有意思。有一幅是莫奈的原作,能看出是哪一張么?
上面的那一張是莫奈的畫。而下面那張是澳大利亞畫家Russel畫的。Russel是莫奈瘋狂的追隨者,所以也畫了這樣的一幅懸崖。當然,兩幅畫對比起來,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而受到上天的垂愛,他在寫生的時候真的曾與莫奈巧遇,也算緣分的一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