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終于去了傳說中的汗?哈利利市場,這個名聲在外的市場,在我的理解中,應該是像西安的回民街,北京的大柵欄,都是專門供游客購買當地旅游紀念品及特產的市場。
汗·哈利利大市場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4世紀,最初是由一名叫哈利利的商人為了商貿活動建造的商鋪。從那時起,商販們就開始在此出售珠寶、金、銀、銅和高級香料。
持續至今,汗·哈利利大市場已經成為開羅最大的出售旅游紀念品與當地特產的集市。
當然,攻略上都說這里的小商品大部分來自義烏。不過義烏是沒有這些東西賣的,來感受一下阿拉伯風情也是不錯的。
汗·哈利利市場位于侯賽因清真寺旁,市場馬路對面就是開羅很有名的愛資哈爾清真寺。
我們正是在愛資哈爾清真寺下車的,本來想先去參觀愛資哈爾清真寺,但是不巧的是清真寺正在修繕。
侯賽因清真寺,圖中左邊即為汗·哈利利市場
于是只能去逛市場了,進入汗·哈利利市場不需要安檢,只有持槍警察坐在門口閑聊,在這個只要進入商城酒店這種公共場合就需要安檢的城市,還真有點不適應。
剛進入市場旁邊的小廣場,當我們一行人見到侯賽因清真寺的時候還是小激動一把的,一種濃濃的阿拉伯風情撲面而來。猶豫了一會兒,我們還是想進去參觀一下。
于是我們脫掉鞋子走進去,沒想到門口寄存鞋子的大叔說,女士要從另一個門口進入。好吧,行程放棄。原諒我不能給大家提供清真寺的圖片與信息。
天氣有些陰沉沉的,加上灰蒙蒙的阿拉伯建筑,讓人覺得此行似乎都是這種嚴肅深沉的基調,不過那你就錯了,后來的市場還是很生活很有色彩的。
小廣場左邊是一排咖啡館,因為古舊了些,所以這些咖啡館的顏值并不能和我們平常心中優雅的、小資情調的咖啡館相提并論,卻也別有一番風情。那些門和椅子帶著精美的阿拉伯圖案的雕飾,加上半圓形的窗戶,與墻壁上古埃及特色的紋飾相映成趣,有一種時空交錯的美感。
紅色的桌布與椅子,就像是女人的口紅,整個咖啡館都生動起來。
有趣的是下圖。我國的國力提升,在全世界都是有跡可循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當我們進入狹窄的集市,一路上不停地有商家熱情的用中文“你好”來和我們打招呼,讓我們應接不暇,感覺在這里非常受歡迎。還有的商家指著一個小紀念品用中文對我們說“只要三塊”,非常有意思。
小巷還是很有感覺的,無論是大塊的帶著滄桑印跡的建筑石塊,還是精美繁復的工藝品,都給人一種滄桑的歷史感。
狹長的街道旁,都是這樣充滿阿拉伯風情的飾品,如銅盤子與精美的吊燈。還有金銀首飾、水晶制品、香水瓶與香精等。
行走在這樣的街道上,感覺眼睛都不夠用了。
找到一家顏值不錯的店,主要出售阿拉伯風格的銅制飾品,如銅質的燈,盤子等,也是很精美的,鮮艷的色彩,漂亮的花紋,精美的流蘇,讓我們仿佛回到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去。
一如國內的旅游市場,西安的回民街一定有兵馬俑的小模型,北京的市場一定有長城、天壇的小模型,這里也有很多金字塔的小模型,只不過這里的模型種類更豐富,我看到了很多在埃及博物館看到的文物模型,比如超小號的阿努比斯,比如博物館里不知名字的人物雕像,甚至還有仿制放置法老內臟的小罐子,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買回去,總覺得怪怪的。
埃及幾千年曲折跌宕的歷史,讓多種文化并存,于是這里既有阿拉伯風情的建筑與飾物,也有古埃及文明的各種仿制文物。
這里也有著漂亮鮮艷的圖案的織物,讓人想起《一千零一夜》里的飛毯,如果想體會阿拉伯文化,比清真寺更生動的就是這些嘈雜又不起眼的小巷。
嘈雜的人聲,迎面走過來風塵仆仆的阿拉伯男子,這里滿足了我對阿拉伯世界的想象,《一千零一夜》里的集市,應該也就是這樣的吧。
一路匆匆走過,拐進一條小巷子,小巷子不像外面那么多人,那么凌亂,陽光灑進巷子,使這里頗有一種生活的氣息。建筑雖然古舊了些,也沒有什么裝飾,但是綠色的爬墻虎卻帶來些許勃勃的生機。
市場里有很多喵星人悠閑的串門子,曬太陽,這只小貓好奇的打量著我這個龐然大物。
各色的圍巾也是很漂亮。
但是我們只想買一樣東西,那就是紙莎草畫。莎草紙是由紙莎草制作的,或被稱為紙草紙。
紙莎草是一種水生植物,直立、堅硬、高大,好像蘆葦一樣生長在淺水中?;ǘ涑噬刃位ù?,長在莖的頂部。紙莎草原生于中國、歐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小亞細亞地區。
紙莎草是古埃及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埃及人利用這種草制成的書寫載體曾被希臘人、腓尼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使用,歷3000年不衰。至8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到中東,才取代了莎草紙。
“莎草紙”并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類似于竹簡的概念,但比竹簡的制作過程復雜。
古埃及人很早就學會了用紙莎草做紙。莎草紙經過編織與粘接,可以變得很大,埃及出土的莎草紙中,最長的有50多米。古埃及人將他們的思想、工作、生活、宗教活動等畫在泥板、石壁和陶片上,再依樣搬到莎草紙上,就成了紙莎草畫。
我們在市場上看了幾家紙莎草畫,最后選定了一家看起來比較大,紙莎草畫比較精美的店面,挑選了兩張紙莎草畫,無奈店家不講價,但是又覺得不錯,只能掏腰包了。真假不知,但是據說真的紙莎草畫很貴,權當買著留作紀念吧。
下圖是戰利品:
據說這個反映的是古埃及人的星空。
古埃及的結婚場景。
店家還友情贈送了兩張:
不過還是提醒來哈利利市場的朋友買東西一定要講價,對半砍都可以的。
買完紙莎草畫,我們準備去覓食,但是看著市場的環境,有些不敢在這里吃飯,于是只能去找KFC了。
去找KFC的路上,穿過一條巷子,應該是當地人的集市,環境一如既往的臟亂差,但是一路上也不停的有人用中文“你好”和我們打招呼,當地人真是很熱情。
在這條巷子里,我看見了一位非常漂亮的,穿著黑袍抱著孩子的阿拉伯婦女走了過來。她雖然戴著黑色頭巾,但是沒有戴面紗,所以我有幸看到了她精致的臉龐,白皙的皮膚,漂亮的大眼睛,直挺的鼻子,小小的嘴,既有西方人精致的五官,也有東方人清秀的神韻,真的是上帝精心雕刻的作品。《一千零一夜》中的美女也不過如此吧,黑紗下的面龐依然楚楚動人,給這條凌亂的小巷子增色不少,加上了驚艷的一筆。
建筑確實漂亮,環境卻并不那么如人意。
漂亮的雕刻和奇異的造型,讓人忍不住停留下來細細打量,確實很好看。
記得看過一篇寫埃及的游記,里面說除非你是一個心很大的人,否則你很難喜歡上開羅這個城市。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們終于從巷子中走出來,但是街邊嘈雜的車聲,無序的交通與行人,讓人難以感覺到放松與自在。而且埃及如今社會局勢并不是很穩定,所以雖然開羅老城區阿拉伯風情濃郁,但是卻也告訴了我們一個文明古國的落沒。
前方即為愛資哈爾清真寺
穿過這些巷子時,正巧下午三點左右,是穆斯林禱告的時間,城中此起彼伏的響起了召喚禱告的宣禮聲,對于我們這些沒有宗教信仰,或者一些第一次到開羅的人來說,聽起來總有些不習慣。但是對于當地人來說卻是他們人生中的精神家園,一種寄托。
此次行程匆匆,還有很多店面與街道未仔細的看,下次如有機會一定為各位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