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珍珠鳥》教學反思
? ? ? ? 在《珍珠鳥》的教學中,我堅持采用“習析品拓”四個環節開展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獲得了不少反思。
? ? ? ? “習”即預習環節。在授課前,我布置了預習任務,讓學生查閱作者資料、朗讀課文并標注自然段。課堂上,通過提問、聽寫等方式檢查預習效果,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預習深度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僅停留在字詞表面,對文章情感脈絡缺乏思考。后續可設計更具引導性的預習問題,提升預習質量。
? ? ? ? ?“析”為文本分析。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把握事情發展順序。以“珍珠鳥和‘我’關系變化”為主線,組織學生討論關鍵段落。多數學生能找到相關語句,理解珍珠鳥逐漸信賴“我”的過程,但在分析“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主旨時,部分學生理解不夠深入。教學時應多提供生活實例,幫助學生體會文本深層內涵。
? ? ? ?“品”是品味語言。我讓學生圈畫出描寫珍珠鳥外形、動作的語句,從修辭、用詞等角度賞析。學生發言積極,能品味到作者用詞的精妙,如“挨近”“蹦到”生動地表現出珍珠鳥的活潑。這一環節提升了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
? ? ? ? “拓”為拓展延伸。課堂結尾,我讓學生分享生活中體現“信賴”的故事,并進行小練筆。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加深了對主題的理解。不過,部分學生在練筆時內容空洞,缺乏細節描寫。后續教學要加強寫作指導,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 ? ? 本次教學讓我認識到,教學應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優化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其思維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