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睜開眼睛的每一天,都像在伊拉克打仗一樣,炮火紛飛?你的項目,仿佛每天都在上演《泰坦尼克號》、《2012》、《天地大沖撞》和各種災難片?你的客戶,你的老板,你的同事,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員工輪番出問題,以至于你掛了電話回微信,微信沒回完又接電話?終于在半夜2點匍匐上床,但還沒睡幾個小時,第二天的戰爭又開始了?
如果有人和你說,去讀個書吧,你說:你真有時間,我都忙瘋了!他說:討論一下明年的計劃吧?你說:明年?等我活過明天再說吧。他說:停一停,停一停,讓靈魂跟上你的腳步。你說:算了,我先跟上時代的腳步吧,讓靈魂飛一會兒。
這就是典型的“救火隊員”型的創業者、管理者。始終在和時間賽跑,在忙碌、焦慮,和一種時不我待的歷史責任感中不斷前行。
但這樣真的對嗎?當然不。
概念:要事第一
你之所以這么忙,甚至忙到焦慮,是因為你一直在處理“重要且緊急”的事情。重要,所以不能不做;緊急,所以必須現在做。迫在眉睫、兵臨城下,能不焦慮嗎?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減少“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怎么做呢?史蒂芬·柯維說,那你就需要《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說的第三個習慣了:要事第一。
案例
美國某小鎮有一個消防隊。他們是真的“救火隊員”,救的是“真火”。火光就是命令,火場就是戰場,他們也總是疲于奔命于各種“重要且緊急”的火情。
他們有辦法減少“重要且緊急”事情 —— “救火”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想,救火不就是你們存在的意義嗎?不救火,那還要你們何用?
這個消防隊不這么認為。為了讓自己不必每天出生入死,他們決定,在救火之外,派專門的隊員上街檢查救火設備、老化電路、易燃物和各種隱患,并逐項反應改進。
一開始工作量更大了,而且效果并不明顯,但一段時間之后,大家發現這個小鎮的火情真的減少了。而因此,消防隊就有更多時間上街檢查,然后火情進一步減少。最終,這個消防隊的主要工作,變成了防火,而不是救火。
專注于重要(但還不緊急)的事情,在它慢慢變得緊急之前完成它,這就是“要事第一”。
運用:學習“時間管理矩陣”法
史蒂芬以輕重為一維,緩急為另一維,構建了一個二維四象限圖:時間管理矩陣。
在西方管理中,常會使用“二維四象限”分析工具。這個工具對于分析對立統一的概念非常有用,我會在第四季度工具篇專門來講。
回到“時間管理矩陣”。為了養成“要事第一”的習慣,我們針對四個象限,應該用不同的策略。
第一象限,重要,并且緊急。
突如其來的公司公關危機,下周就要提交的投標方案,追趕本月銷售指標,在重大行業論壇上的演講文稿等等,這些都是重要,并且緊急的事情。
雖然這個象限的事情,是你的焦慮之源,但是對待它們你并沒有什么討巧的辦法,只有立刻、馬上動手完成,殺掉一個是一個。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
每日學習《劉潤·5分鐘商學院》,每周檢查項目進度、風險控制點,招聘更好的人才、清除污水員工,常規性拜訪客戶,和合作伙伴座談,結識真正的高手,擴展自己的人脈,一次真正的休息等等,這些都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因為不緊急,它們常常往后排,再往后排,直到變成重要,并且緊急的事:污水員工逼走了幾個優秀員工,客戶因為疏于溝通而流失給了競爭對手,項目風險雨后春筍一樣浮現,書到用時方恨少、車到山前發現沒學過套路。
要事第一,其實就是指:把時間盡量優先花在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
電腦上經常跳出來的新郵件,手機嘟嘟嘟的各種通知,各種可參加、可不參加的會議、論壇、活動:哎,你有空也來吧。
這些事情也許是緊急的事情,但很多并不重要。試著關掉郵件、關掉電腦、關掉手機。對于“哎,你有空也來吧”的活動,你應該一律沒空。別編理由,溫柔而堅定地說:謝謝啊,我就不去了。
為什么沒有時間做第二象限的事?因為第三象限的事做太多了。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緊急。
各種無關緊要的事情,在公司嘰里呱啦地八卦、在家里稀里嘩啦地追劇,都應該戒掉。除非你認為這些對你是“真正的休息”,但別休息上癮了。
小結:認識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就是主動干掉一切“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拒絕大部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直到小于15%,這樣你就可以把65%~80%的時間花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上,并因此,把焦慮之源,“重要,并且緊急”的事情,減少到20%~25%,達到“忙,但不焦慮”的“要事第一”的境界。
這時候,你可以也像比爾·蓋茨一樣得瑟地說:我不忙,我只是時間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