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其實是我寫晨讀這么久以來,寫的最遲的一次。卡著12點整提交的。雖說自打開營之后,晨讀的時間截止是在次日7時,但于我自己,當日事當日畢,實在沒有拖延的理由。好吧,那我自己的規矩只好改為:每天上床睡覺之前好了。
大約昨天有點趕時間,意猶未盡,今天的晨讀又給了我一點繼續的理由,那就索性繼續好了——多好的借口,啊呸,理由啊是吧!
今天的晨讀說的是逆向管理,引申到晨讀上,真的是好有話說感同身受啊。
昨天也說了,每天拿到晨讀的文章,很有話說思如泉涌的只那么一兩次——坦白說只記得一次而已——其他時候,都是硬著頭皮先寫了再說的,往往是寫了開頭不知道如何接續,或者洋洋灑灑三五段才發現無甚關聯,不得不一一刪除。最可恨的是,常常是寫了一句思考,想要列舉諸多案例來證實,才發現自己腦袋空空,編都編不出來,只能前后凌亂勉強成文,自己都不忍心再看第二遍,水到家。
這樣的情形,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以至于只要想到寫晨讀,這情形就在眼前一遍一遍的過,唉,生活如此美好,我是有多想不開非要這么自虐啊!
好在臉皮夠厚,每每如此,一邊念叨著:反正完成比完美重要么,反正我寫了么,反正最佳就一個,我也沒啥機會么,反正寫的差影響的也只是看文的人的心情,又不是我自己么——自私如我——如此心態之下,居然寫的再差也能翻篇極快,所以其實寫晨讀鍛煉的不止是寫作技巧,更是臉皮厚度哇!
如果說這種情形,跟今天的主題有什么關系的話~~~
真實,還是有的。
上文寫的,是我經常遇到的寫作狀態,但還有一種情況,是我更常遇到的。
開篇時其實想法并不完整,只是要完成任務,就必須要寫。于是硬著頭皮,頂著抓住的那一點點的小念頭,開始寫。寫著寫著,小念頭變成兩個,三個,逐漸連起來;寫著寫著,案例從沒有,到生拉硬扯,到突然蹦出來契合的;寫著寫著,想法從無到有,從有到好了。就這么寫著寫著,一篇篇感悟,居然就這么寫出來了。
某一天,我朋友問我,你喜歡寫作嗎?那時候我剛從這個狀態中出來,不知不覺中居然沉浸在這個狀態里面兩個小時,完成一篇不過千字的小文,但那種狀態下,那種心流,居然讓我如此沉醉。于是由衷的回復朋友:喜歡,真的特別喜歡。
所以其實,我經常做的是,一早先打開電腦簡書,新建文章,寫上大大的標題:晨讀感悟+時間,然后扔到一邊不管不問,偶爾想起來一點什么,就在文章里面寫點什么,繼續扔在一旁。一天的工作任務完成之余,再打開頁面,翻一翻晨讀原文,有想法就先寫,沒有想法就看看別人寫的、看看留言。最經常的,寫了一點,想法寫完了,念頭沒有了。繼續去看別的做別的,等再想到什么,就再回來寫。最后看看整體有沒有邏輯關系,沒有的話舍棄內容少的,或者生拉硬拽先扯到一起再說。
哪有什么深思熟慮一氣呵成啊,誰不是扯著頭發咬著筆桿一字一句逼自己啊!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行動之前,總覺的什么都沒想好,搞不好就是空白的,怎么就能夠盲目的開干了呢?可是如果不去行動了,怎么知道自己的想法到底是不是對的呢?沒有錯誤的跟頭摔得痛,哪來成功的喜悅笑得歡?想清楚的再去做,你的想法說不定早就被別人證實過了,還有你什么事嗎?
講書人箏小錢那句話怎么說的:大部分你想實現的目標,已經有人替你實現了,成功的路徑已經有人替你驗證過了,先老老實實照著成功人士走過的路走,等你真的走到了,即使不成功也離成功不遠了。應該不是原話,差不多就是這么個意思吧。
模仿是最簡單的學習方法,找個你自己的偶像,你想成為的樣子的人,照著他成功的路徑,先去做吧。等真的做到你偶像的那個地步了,你的想法才有實現的可能。
不從行動試錯開始,哪來的想法完善呢?
還是老老實實先從每天的晨讀感悟,繼續扯頭發咬筆桿敲鍵盤的,開始好好寫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