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才是成就你的利器
所謂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人用頭腦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擁有正確高效的思維方式,可以讓人在處世處事時事半功倍,這些從古人的智慧里就可見一斑。
草船借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諸葛亮“施法”產生東風,這里體現的是創造思維。告訴我們,缺少的資源,應該利用現有的優勢條件創造出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體現的是辯證思維。事物不是非好即壞,是好是壞很考驗我們看待事物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了,壞會變好,反過來好也會變壞。
田忌賽馬是全局思維的經典案例。這種思維運用得當的人,必是將帥之才。他們總可以優化現有的資源,把控全局,發揮最大的價值,獲得成功。
問題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重視努力本身多過方向,重視道德本身多過技巧,重視知識本身多過方法論。
比如,看到別人寫作變現,自己不管三七二十一也開始寫,為人處世全憑自己一時喜惡,對生活和工作也少有規劃,往往想一出是一出。
看似比一般人要熱血要努力,其實真正收獲的卻少得可憐。總之一句話,你只是在用慣性,而不是用腦子在生活。
身邊肯吃苦不怕丟丑的人那么多,我們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可以脫穎而出?這個與眾不同,不會是關系,不能是學歷,甚至不限于能力。
因為決定一個人成就大小的最關鍵因素,是思維方式的成長狀態。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修煉思維,讓自己越來越優秀呢?采銅在《精進》這本書里提到了4點建議。
一、大腦“斷舍離”,學會簡化信息。
我們每天要面對各種沒有價值和沒有意義的信便,它們或是無病呻吟、嬌柔造作,或是充滿了陳詞濫調。
在這些信息日復一日的沖刷之下,我們漸漸失去了辨別和篩選精華信息的能力。我們主動或者被動地關注了太多與我們沒什么關系的人事物,這些東西塞滿我們的頭腦,干擾著我們的思考和記憶。
只有把原本繁復的內容梳理、整合、精簡完成后,我們的頭腦才能騰出空間,處理其他的信息和進行更復雜更精微的思考。
而簡化信息是大腦“斷舍離”的最關鍵一步,我們既要簡化外界輸入的信息,也要簡化我們表達出來的信息,更要簡化我們一直思考著的信息。
以下4點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簡化信息:
①精選可信賴的信息源。好的信息源具有好的“信息品位”,比如它們往往專注于某個領域,能提供高質量的具有深度的內容,能提供獨家的信息,絕不隨聲附和,能獲得所在領域內多位資深專家的推薦等。
②不追逐當下流行或過熱的信息。網絡上的熱門話題多半是人為制造的營銷性話題,通過迎合人們的獵奇心態來博取眼球。還有很多看上去很重大的事件諸如節慶,儀式,比賽、活動等,除了那些與你愛好相關的,大多數也與你沒什么關系。
③重事實信息,輕觀點和評論。事實信息既包括基于大樣本調查得到的數據,也包括深入的、富含細節的描述性信息,我們獲得的事實信息越全面、深入,我們的觀點就越可能完備、準確。
④定期閉關,屏蔽外界紛擾。比爾蓋茨·可能是地球上最忙碌的人之一了,可即便如此,他仍保持了一個習慣,就是每年抽出兩個星期的時間閉關,一個人待在一個地方只看書和思考,不允許任何人因為任何事情打攪他。
二、迎接“靈光乍現”時刻,讓潛意識為你工作。
美國藝術家卡梅倫,發明了一個“晨間筆記”的方法。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筆記本上寫三頁東西。
這三頁東西可以沒有主題,隨便寫什么都可以,任何想法、靈感都可以寫出來。
因為剛起床時,我們的監控者可能還沒有完全睡醒。這時就可以完全依據我們內心的自己的想法去寫,原本潛伏在潛意識里的想法也就可以蹭蹭蹭冒出來。
等到日積月累以后,我們就像有了充分的訓練,遇到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時,也可以有意識的去關閉監控者,我們思維發散的能力就可以變得很強。
同樣的方法,創意寫作教授者布蘭德女士也提倡過。她建議初學寫作者,每天早上醒來,不看任何只言片語,然后提筆開始寫作。
腦子里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可以是夜里的夢,可以是任何想說的話,甚至是一些啰嗦的話。
在寫的時候充分利用潛意識,發散思維,時而久之,你就可以養成毫不費力寫作的習慣。
這就是潛意識的威力,如果我們要想讓潛意識更有效的工作,就必須向潛意識“投喂”足夠多的材料。比如讀書、旅行、多與優秀的人接觸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投喂”潛意識的有效方式。
有了這些材料以后,潛意識就會用它們不斷進行重新組合,直到最好的想法實現。
三、將思維轉化為圖像。
人的大多數思考過程都是隱蔽而不可見的,我們只是在頭腦中想,卻很少將他們外化出來。如果用畫圖的方式來直觀表示出我們思考內容,這有利于我們對所思考問題的解答。
比如我們讀書的時候畫思維導圖,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一是圖示作為一種直觀化的表達,比語言文字這種線性結構有更大的優勢,它可以讓復雜的關系更好的顯現。
二是用圖示來表達信息,分擔了人腦中工作記憶的負荷,使得工作記憶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參與更深更廣的思考。
這里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圖形是基于所思考的內容本身,自行創造或設計,與其相匹配的圖形式樣。也就是不拘一格,沒有一定之規。
很多人都喜歡使用思維導圖,但它只不過是千千萬萬種圖形結構中的一種。如果我們能夠經常從具體的思考情境出發,去構思相應的圖示,那么我們的思維能力就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
比如流程圖和結構圖也可以是我們常用的圖示類型。流程圖表示的是一個動態過程,通常含有箭頭以表示“流”的動向。結構圖表示的是一個靜態結構,用于顯示不同部分或者因素間的結構關系。
不論是流程圖還是結構圖,具體表現形式又非常多樣,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在實踐中呈現出更復雜的形態。
四、利用工具做到周密思考。
①簡單的矩陣,發現更多思考的盲區。
什么是矩陣?簡單來說,矩陣是指不同維度組合的直觀化顯示。利用矩陣這個工具,我們可以對問題進行不同溫度的分解和組合,進而提升分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比如“喬哈里窗格”就是一個很簡單又很有啟發性的矩陣。如下圖:
在日常的人際溝通中,我們往往會陷入這樣或那樣的誤區,一種人習慣認為”我知道的”應該”你也知道”,所以在談話中不會做太多的背景解釋,結果給對方的理解造成障礙;
另一種人可能習慣認為“我知道的”應該“你都不知”,于是會把談話變成單方面的灌輸甚至炫耀,結果給對方造成不快。
而“喬哈里窗格”則用一種簡單的2×2矩陣提醒人們,在交流時我和你之間的信息關系是復合式的。這樣就會避免很多誤區的出現。
②運用清單,不斷地擴展思維。
清單是一種強制思考工具,當你借助清單進行思考時,你需要逐一檢視清單中的每一項,并將其與標準指標進行核對。
而好的清單,是經過提煉的智力框架,幫助我們的思考至少達到基本的周密。
清單不僅可以應用在證券投資,外科手術,航空航海和安全工程等這些對思維周密性的要求比較高的領域,還可以用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中。更是有人開啟了清單人生,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那么如何編制一份清單呢?它的基本方法是先增后減,即先盡可能地窮舉一切可能項,然后再就其必要性進行仔細嚴格的篩選。
比如,如果想要列一個“所有可以讓我開心的事”這樣一個清單,就可以把各種各樣甚至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放進去。在列這個單子的過程中,不要有任何的顧慮。
接下來,我們按照可行性、日常性的標準進行篩選,就可以把它變成一份”日常快樂指南”,然后我們堅持按照這個指南做,就可以很快樂啦。
總結一下,思維是成就一個人的利器,想要修煉思維就要做到4個方面。第一是給大腦“斷舍離”,學會簡化信息,包括接收到的信息和表達出去的信息;第二是迎接“靈光乍現”的時刻,讓潛意識為你工作,學會發散思維;第三是將思維轉化為圖像,使思考更加具體化形象化;第四是利用矩陣和清單這樣的工具,幫助我們進行周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