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幾天看《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發現自己不自覺地在遇到問題時思考如何加入“解決問題的字詞游戲”。
今天傍晚,姐姐妹妹對于晚上喝什么粥起了爭執,姐姐要喝雞蛋面疙瘩,妹妹要喝玉米粥,雙方各執一詞且不肯讓步。
我:姐姐妹妹,你倆選擇的今晚的粥是相同的還是不同的?
姐姐:不同的。
妹妹跟著說:不同的。
我:那媽媽有些為難的,到底要做什么呢?你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姐姐:聽我的
妹妹:我不要,聽我的
我:我們可以嘗試再想其他的辦法解決
姐姐:我們可以剪刀石頭布,誰贏聽誰的
我:妹妹同意嗎?
妹妹一聽到玩剪刀石頭布,自然高興的答應了,可結果是妹妹輸了
我:姐姐贏了,所以我們要喝雞蛋面疙瘩了。
妹妹撅個小嘴,氣呼呼的,沒過三秒,就哇哇大哭:我不要喝,我不要,不要~~~~
看到妹妹大哭,姐姐跟我說:媽媽,妹妹哭的太厲害了,我們改喝玉米粥吧,這樣妹妹就不難過了。一聽到要喝玉米粥,妹妹的小臉兒立馬雨轉晴(哎,這娃娃的心情真的是說變就變啊)。
今天這件事,雖然結局不那么完美,但卻讓我感受到了字詞游戲的魅力,大人不用給出解決辦法,而是讓孩子去想,去統一觀點,然后實施,鍛煉她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說大一些,就是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01.尋找多種解決辦法
在孩子們遇到問題來尋求你的幫助時,我們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給予給出解決問題的答案,然后讓孩子根據我們的經驗去實施。這樣就限制了她們的思維,也不利于讓她們思考行為背后的原因。
那么遇到問題時該如何是好呢?《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一書中給了六個步驟:
001.家長提出問題或者讓孩子提出問題
002.告訴孩子要相處很多不同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003.把想出的主意都寫下來(這個其實喝《正面管教》中的頭腦風暴類似)。
004.問孩子第一個解決方法,如果這個辦法與問題相關,重復一遍,并肯定這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辦法,要提醒孩子,目標是相處很多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005.問孩子另一個解決方法,以此類推
006.如果很快就想不出解決方法了,要繼續深入探究,問孩子:“你說什么能解決這個問題?”或者“你做什么能解決這個問題?”
在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以后,你的孩子會初步掌握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他們的方法并不一定都是適用的,有些甚至是錯誤的。那我們要如何讓她們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呢?
02.考慮后果
最好的方法是讓她們思考實施一種方法的后果是什么?
比如:姐姐打了妹妹。我問妹妹解決方法,她可能會說:我也要打她。這對她來講是一種解決方法,但是對我們而言確實錯誤的。難道我們要指責她或者對她說教??都不是。
我們需要把她的解決方法作為另一個新的問題來解決,
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問:姐姐打你時,你是開心還是難過?
妹妹:難過
我:那你打姐姐時,姐姐的心情會怎樣?
妹妹:她會不開心
我:那她不開心的話,你覺得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么?
妹妹:姐姐會哭
我:我們可以想想更多的可能。
妹妹:姐姐會告訴你
我:還有嗎?
妹妹:姐姐會不理我。
我:那你想姐姐不理你嗎?
妹妹:不想。
其實到這里,妹妹已經知道打人的后果是什么了,我就無需再過多的解釋,只是讓她懂得思考因與過的關系。
對于孩子來說,同時思考能做什么和做過之后會發生什么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如果正確的進行練習,可以穿插在假設的問題或者是真實的生活問題中,讓她不斷的去感受和理解,那么就算只有4歲的孩子最后也會做得相當出色。
03.綜合運用
當然,我們學習這些,都是為了能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要急于求成,畢竟我們習慣了說教,習慣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所以改變先從我們自己開始,從簡單的:是/不是;所有/一些~~~~開始,從管住我們的嘴開始。
最后相信我們都可以融會貫通,把這些運用在我們生活的點滴之中,讓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型,解決她們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問題,當我們看到孩子成長的那一刻,一定會為我們的改變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