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Soul》是韓國鋼琴創作者July最有名的音樂之一,網上流傳的名為《憂傷還是快樂》,倘若問我寫這篇文章的緣由的話,那么我想以上語句便是回答。
? ? 剛開始聽這首輕音樂的時候,沒有注意歌曲名字,只是單純的聽這首曲子,此音樂旋律簡單輕快,歡樂中夾雜著憂傷,憂傷中掩埋著快樂,吾尤愛之。歌曲直譯過來按理說應該是《我的靈魂》,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憂傷還是快樂》是上傳的人自己杜撰的。
? ? 就我個人而言,相較于前者直譯過來的名字,我還是偏愛后者。我認為靈魂無外乎這兩種狀態——憂傷與快樂。世人無不在其中輾轉游離,無出其右。名為《憂傷還是快樂》更像是創作者對于每一位傾聽者的一種質問,如同莎翁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你是選擇憂傷還是選擇快樂?
? ? 有的人從歌曲中品嘗到了快樂,而有的人則不然。而對于大多數情況,我們不能馬上做出抉擇,于是就有了一段關于選擇時間的虛擲,而我將在選擇的這段時間定義為憂傷與快樂的過渡階段。當然這只是個過渡的過程,并非其所導致的兩種結果——憂傷或是快樂。就生活而言,憂傷與快樂統統不是純粹的,沒有人說過他擁有絕對的快樂與絕對的憂傷,世人一直徘徊在極致的快樂之下,極致的憂傷之下(因為快樂與憂傷并未被定義為孰上孰下,我假設其二者是平等的),在一個特定的區間中往返于快樂與憂傷。而現實生活中快樂與憂傷往往是并存的。
? ? ? 你高興到了極點,身邊的人或是你自己會不由得注意提醒自己,當心樂極生悲。你痛苦萬分,憂傷到了極點,自我安慰或是他人鼓勵也罷,會說苦盡甘來。然而造化畢竟是難以捉摸的,不會讓世人憂傷或是快樂到達極致。
? ? 生活里的人們無形之中一直在遵循著某種規律行事,(當然這種規律我以為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我不相信宿命論,我相信未來是世間萬物共同作用的結果,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昆蟲,他的改變都會引發一系列的蝴蝶效應),誠然,這是哲學中形而上學研究的,在此便不再贅述!
? ? ?人們在不斷地選擇,而選擇將會把人推向另一個層次——矛盾,人們不斷的糾結于選擇之中。不為別的,都想趨利避害。將對于自己的傷害降到最低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擁有矛盾是人的天性使然??梢赃@樣說,人就是個矛盾的統一體。就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吧:“說錢是罪之源,都在撈;說美女是禍水,都想要;說高處不勝寒,都在爬;說煙酒傷身體,就不戒;說天堂最美好,都不去 ?!?/p>
? ? 因為多種選擇選擇,人們產生了矛盾,因為矛盾進而產生了扭捏、擰巴等等種種矛盾的心理;因為這種種矛盾的心理,內心滋生出了許多的欲望,而擁有了欲望則又會產生貪婪。。。。。。周而復始,永遠沒個頭。
? ? ?人們大多都困于塵世之中這樣或事那樣的事情中,但擁有一種選擇則會擁有一種可能性,這是其一;而擁有過多的選擇又會陷入另一種迷失之中。即對于自我行動意志的迷失,對于自身價值的迷失。曾經看過一部電影《MaryandMax》(由亞當·艾略特AdamElliot執導的《瑪麗和馬克思》,推薦有機會的可以看一下)里面的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wheni wasyoung, Iwantto be anybody but myself。”當我看到這句話,想到這部影片,不禁若有所悟。的確如此,如今社會和朋友、同事、同學等等相互比較更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當你孤身一人時,端坐在空蕩蕩的屋子里。是問可否質問過自己:“是否我還是我,我有沒有成為別人?”
? ? ? 擁有矛盾,我以為是件好事,至少證明你在成長,蹉跎歲月的人鮮有被矛盾左右。他們所擁有的不過是顧影自憐罷了!
? ? ?判斷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是否豐富,只需看他獨處時的狀態,便能一眼看出。擁有矛盾很容易走向一個極端,糾結于矛盾,糾結于矛盾無外乎兩種情況,糾結在未來中或是糾結在過去里。
? ? ? 就我個人而言,曾幾何時我也是同樣在原地里畫地為牢,不停的轉圈。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進而導致我在矛盾中迷失了自我,當時我在面對矛盾時看不透那種患得患失的心情,我的態度往往是謹小慎微的,想盡自己所能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答案(不可否認當時我的確有一些理想主義、完美主義)當我遲遲不肯做出選擇的時候,我才發覺我已經迷失了。我迷失在明天中,在未來里。何至于此?只因為我將對與美好生活的所有愿景都寄托在茫茫而不可知的明天,因為明天尚未到來。故而這被我所賦予的美好如同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及。這些對于未來美好的愿景成為了虛妄,成為了眼高手低、成為了好高騖遠、成為了想得太多做的太少。。。。。。而自我愿景無法達成時,我又不斷的質問自我本身,質疑自己的能力,有時甚至完全拋開了著手實際這一根本,反而對自己進行形而上的追問,嚴重時我甚至會完全否定自我本身,否定那個最初的選擇。這些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日里不斷地困擾著我,這是糾結于未來中當時的一個狀態。
? ? ? 而另一部分人,則會在選擇后進入另一個狀態,將對于生活中美好愿景付諸于昨天。適度從過去生活中聊以自慰對于自身的成長是有益無害的,但切記不可沉溺,沉溺其中的話,則會陷入深深的孤獨之中,因為世人都在變化,前一秒的你我與此刻的你我亦有所不同,沉溺于回憶之中會令人喪失前進的勇氣與力量。因為在他們心里只有一個觀點,過去是美好的,現如今是及其糟糕的。
? ? ? ?不知是機緣巧合還是命運使然,我喜歡的幾個現代的音樂家大多是避世的,很少出現在媒體里。好比班得瑞、雅尼、馬克西姆、理查德克萊德曼等。但是我慶幸聽到了他們的音樂,我確信在聽音樂的同時能夠感受到他們當時的孤獨,但是這種孤獨并非是自我的神話與標榜,而是不諳世事的遺世獨立。我看到了他們孤獨中的驕傲,孤獨中的憂傷,孤獨中的浪漫,孤獨中的不拘一格,孤獨中的孤芳自賞。
? ? ? 我相信人有靈魂,我更相信靈魂有兩種狀態——快樂與憂傷。學會用二分的方式去理解快樂與憂傷那么我確信你的生活將會如同這首曲子一樣,快樂中伴隨著淡淡的憂傷,使我們不至于完全被快樂裹挾,忽視未來可能出現的潛藏危機。憂傷中夾雜著些許的快樂,使我們相信即便在那最漫無邊際的黑暗之中,總有一束光能夠喚醒那沉睡在我們身體之中的愛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