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治理狀況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出來平淡;哪怕是寫作業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的多。
那些除了教科書什么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并且把全部負擔都轉移到家庭作業上去。由于家庭負擔過重,他們就沒有時間閱讀科學周刊,這樣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閱讀的重要性太多父母已經知曉了,其實孩子在閱讀書籍的時候,如果可以堅持大聲朗讀,每天10分鐘就收獲驚喜。原來朗讀如此重要。
語文教育的老前輩、學識淵博的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吟詠的時候,對于探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
1.朗讀可以改變孩子的性格
性格內向者往往發出的聲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堅持大聲朗讀課文及其他文章、書籍,很容易使孩子愛講話,性格也就隨之而變。
內向的人大多都是不會、不想和不善于使用語言的人,當一個人能夠肌肉放松、鏗鏘有力、抑揚頓挫、情感飽滿地朗讀時,也就是能把自己的勇氣、力量、感情、理解讀出來時候,他就變得外向了。
2.朗讀有利于孩子記憶知識
經常的大量誦讀,可以幫助我們打開大腦表層到深層的記憶回路,記憶品質因而得到改善。深層記憶回路適合右腦聯系在一起的,這個回路一旦打開就和右腦記憶回路連接起來,生成一種優質記憶,甚至可以過目不忘。
發覺特洛依城的德國人希泊來,是一位杰出的語言天才。他在短短的時間內,學會了很多國家的語言,用的便是朗讀的方法。他即使閱讀相同的文章,也一遍一遍的大聲朗讀,一直念到深夜。聽說,希泊來數次被房東趕出門,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結果,每一種外語,他僅用了三到六個月的時間就都學會了。
3、朗讀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學生反復朗讀讀大量的課文或課外讀物以后,文章里的名言警句、優美段落、行文特色都會不斷地被吸收、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不斷地積累,孩子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才會自然而然的得以提高。讀寫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促進、相互提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4、朗讀會讓孩子形成感知能力
研究發現,人的右腦貯存了500萬年的信息,并且人有一種本能的感知能力。反復誦讀能夠激活人的感知能力,并能和右腦中貯存的信息形成共鳴,得到一種特有的生命體驗和感受,并從中獲得能量,進而把這些寶貴的感知濃縮和儲存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發展,就會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領悟,從而影響和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質。
5.朗讀會讓孩子獲取向上的力量
朗讀猶如健身體操,可使大腦皮層的抑制和興奮過程達到相對平衡,血流量及神經功能的調節處于良好狀態;朗誦有如唱歌,能增加肺活量,使全身通暢,有怡情養性的獨特作用;朗讀還是一種思維體操,特別有助于孩子們獲得向上思想的精神動力。
6.朗讀有助于孩子學習效率的提高
在朗讀時候,大部分的神經細胞參與大腦活動,超過默讀和識字,相當于大腦的熱身體操。如果長期堅持,反復練習朗讀,能強化學生的記憶和提高學生注意力,進入興奮的學習狀態,增強學習效果。
所以,讓孩子大聲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