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及寫愁,莫過于“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明白如話,卻極言愁緒之深重繁多,五代以來,歷代傳承,無可超越。
? ?這句千古名句,出自李煜的《虞美人》,可以說,這首詞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卻也葬送了他的短暫一生。李煜的一生,真可謂成也詞作,敗也詞作。
?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他說“為詞人之所長,而為帝王之所短。”他有作詞之才,卻無治世之略,卻終究逃不脫宿命的捉弄。
? ?李煜出生于帝王之家,祖父是南唐開國君主李昪,父親是中主李璟。李煜雖生帝王之家,卻從無帝位之心,他從小喜愛詩詞歌賦繪畫音律,完全無心政治。何況,帝王之家,向來是論資排輩,他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所以,從未動過爭帝之心。或許也正因如此,正因為遠離政治場所的風云詭譎,他才得以保身。在帝王之家,向來只有權力之爭,而無兄弟之情。這樣一個沉迷詩詞繪畫音律的人,恰恰讓人覺得完全沒有威脅,反倒安全無虞。因此,在他的長兄毒死皇叔,在他的兄長一個個殞命時,他卻安然無恙。
? ?本以為日子可以一直這樣逍遙自在地過下去,成天美女在側,美酒在手,欣賞歌舞,吟詩作畫,快活逍遙。卻沒想到,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的長兄,體壯如牛的太子李弘冀,竟突然暴病身亡。李煜突然成了中主李璟尚且在世的最長的兒子,于是,順理成章地被立為了太子,后父親李璟去世,李煜繼位,成為南唐后主。
? ?生活永遠比戲劇更戲劇,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一個天天沉迷聲色詩酒花的文人,突然成了坐擁江山之君主。或許,于他人而言,這是求之不得的莫大恩賜,但于李煜而言,卻是束縛的開始,也是悲劇的開端。
? ?李煜繼位之時,由于與后周作戰敗績,割地稱臣,年年進獻大量財物,國力衰弱,百姓窮困,邊境動蕩,國家正處危急存亡之秋。如若繼位者是一位勵精圖治,有治國之雄韜武略的人,尚且能夠起死回生,而李煜,從小無心政治,完全無治世之才,又成日沉迷聲色,國家未來,不言而喻。
? ?繼位之后,他非但沒有轉換角色勵精圖治,反倒更加奢靡無度,以珠耀室,重編《霓裳羽衣曲》,修建華美宮亭,極盡奢華,完全無心朝政。可謂朝聽歌曲暮觀舞,飲酒填詞無國事。朝中忠臣潘佑和李平多次勸諫,非但無效,李煜反而聽信奸臣謠言,要懲治二人,潘佑和李平憤而自殺,希望以死明志,以死諫主。奈何他們的死,卻未能喚醒李煜,卻依然貪圖享樂。從他的《玉樓春》一詞中,便可窺見一斑。
? ? ?《臨江仙》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聲斷水云閑,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未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后宮嬪妃,傍晚時分,靜心裝扮,一個個肌膚勝雪,排列得整整齊齊。笙簫歌舞,詩酒香粉,深夜方休。
? ?李煜還時常設宴,邀請一些胸有文華的臣子飲酒填詞吟唱,好不暢快,早已把朝政大事拋諸腦后。
? ?或許,這樣的局面,從一開始就是注定了的,他本無心治國,只是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將治國手杖,交到了他的手中,他也是無奈之選,而對詩詞才是真愛,選自己所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本就無可厚非,只是,作為一國之君,卻罔顧國家存亡、百姓存生死,畢竟是令人詬病的。
? ?在北宋軍隊圍攻金陵時,他卻于城中作詞《臨江仙》一首。
? ? ?《臨江仙》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垂煙暮。
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 ?相傳北宋文學家蘇轍閱后題字道“凄涼怨慕,真亡國之音也。”
? ?甚至,在北宋兵臨城下時,李煜依然不曾醒悟,竟然親自寫表文,向菩薩禱告,求菩薩保佑北宋退兵。其在詞作上的奇才無人能及,而在治國方面卻真是愚不可及。
? ?后北宋大軍攻破金陵,李煜被迫投降,從此被軟禁于北宋首都開封,由自由瀟灑的君主,淪為了階下囚。在被押送開封的途中,他才悔不當初,聲淚俱下寫下了《渡中江望石頭泣下》一詩歌。
? ? ?《渡中江望石頭泣下》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
云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想起自己的兄弟親人,江山百姓,悔不當初,無奈,悔之晚矣。
? ?從此以后,他的詞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原本的艷麗詞風轉而悲戚婉轉。然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變故,這樣的轉變,卻成就了他在文壇不可撼動的地位。他廣為傳頌,世代流傳的名篇,全都是在他被俘被囚禁之后所作,寫亡國之痛,囚禁之苦,過往之憶,當下之悲,無人能及。
? ?流傳甚廣,人人傳頌的詞作,主要有以下幾首: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相見歡》(其一)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其二)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浪淘沙》(其二)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響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 ?詞中幾多愁,心中多少恨。本是大詞豪,錯生帝王家。他在詞壇名聲卓著,最終卻也因詞喪國,以詞喪命。
? ?李煜在自己生辰之日,七月七日七夕日,在被囚禁之住所依然召樂工尋歡作樂,音樂之聲穿過圍墻,在清冷的街頭回蕩,并作詞《虞美人》。宋太宗得知后,勃然大怒,故借其弟秦王趙廷美之手,當即賜其毒藥一包,李煜于41歲誕辰之后,離別人世,留下讓后人扼腕嘆息的一生。其實,于他而言,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他天生浪漫不羈,有一顆不受羈絆的詞心,與其被囚,成日以淚洗面,倒不如從此身隨清風明月去,心留人間萬人傳。
? ?沒有治世之略,卻有作詞奇才,他的前半生,聲色犬馬,詞酒樂畫,極盡奢華,詞風艷麗;他的后半身,亡國離鄉,身陷囹圄,詞作悲戚。他逃不脫宿命的掌心,卻終歸掩不住熠熠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