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題記:2021年9月10日,是我國的第37個教師節,也是我耕耘杏壇36年來所親歷的第36個教師節。
? ? ? 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古有“弟子事師,敬同于父”之名言,今有“為學莫重于尊師,興國莫重于興教”之警語。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被中國人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 ? ? 時維九月,序屬仲秋,桂子飄香,金菊遍地,恰為今日佳節氤氳了醉人的氛圍。值此良辰美景,欣逢賞心樂事,祝愿天下所有師者佳節快樂,闔家幸福,健康快樂!
七言古風·歡度第37個教師節詠懷三十八韻
家國天下寓深情,尊師重教國運興。
師有雅稱謂園丁,授業解惑精益精。
培桃育李茹苦辛,弘德廣識志篤行。
天地開辟洪荒渺,炎黃教化行大道。
千古帝王身就教,混沌承誨得熏陶。
諦視當代民從師,求學解惑愚逃夭。
尊師所行謹養身,重道所興路遠迢。
師者之志山仰止,窮經究卷行成思。
燭燃淚干光照人,吐絲織錦文繡詩。
植根沃土枝葉茂,如牛負軛改貧瘠。
師學淵博牽民途,薪火烘暖學負笈。
指點江山文字昂,心丹為國勵志持。
師者之德為世范,魅力人格名利淡。
仁義品性真拳拳,人生超越人文淵。
陽剛豪邁責擔當,溫柔堅韌平易寬。
素心哺才芳華逝,談笑風生朗月天。
薪火相繼表率先,譜寫華章載史篇。
時光荏苒白發密,萱草迷離化春泥。
師者之職天賜賦,粉筆無言播識知。
育人初夢須牢記,引航撥霧晝夜替。
妙語連珠啟溟濛,鐵杵磨針厚薄積。
莘莘學子攀書山,學海宏闊游今昔。
考察社會明今古,揮鞭數理啟心智。
感悟自然識浩偉,解惑文史求真諦。
師者之美睿先知,克己奉公尚禮儀。
御風向前逐波勇,正本抗挫擔道義。
針砭流弊正氣豪,鐵骨錚錚擎大旗。
殿堂煌煌巧解構,旁征博引澎湃激。
舞臺灼灼活力迸,意氣揚揚足神氣。
師者之風鞠躬瘁,諄諄春雨吐芳菲。
冰寒溽暑煢煢立,夜闌把盞究原委。
風餐露宿鴻沖天,舌敝唇焦喚鳳追。
耕耘芳園無怨悔,期盼桃李碩果垂。
頑童啟蒙舉步能,學子得教堪前行。
師恩浩浩終難忘,師情涓涓潤身心。
桂月露白秋光爽,良辰美景念師恩。
菊綻桂香獻杏壇,代代薪火傳古今。
長江后浪推前浪,雛鳳清于老鳳聲。
教師節的意義及演變史———
? ? ?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演變歷史———
? ?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1]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并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這個教師節沒有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承認,但在中國各地產生了一定影響。
? ? ? 1939年國民黨政府決定立孔子誕辰日八月二十七日為教師節,并頒發了《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但當時未能在全國推行。
? ? ? 建立新中國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顒?。
? ? ?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把5月1日國際勞動節作為中國教師節。但由于這一天缺少教師的特點,執行的結果并不理想。特別是1957年以后,在左傾思想影響下,教師不受重視,教師節實際上已不再存在。
? ? ? 1981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日期及活動內容案。提案指出,教師擔負著培養四化建設人才的重任,應當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 ? ? 1982年4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聯合,由張承先和方明共同簽發的“關于恢復‘教師節’的請示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報告中并建議以馬克思的誕辰日5月5日為教師節。
? ? ? 1983年3月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方明和中國民主促進會18位政協委員聯名再次提出“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造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建議恢復教師節案”。9月,中宣部辦公廳致函教育部辦公廳,經研究政協一次會議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復教師節。12月,由教育部何東昌部長和方明共同簽發的“關于恢復‘教師節’的請示”送中央宣傳部。
? ? ? 1984年12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于建立‘教師節’的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并報國務院。12月15日,北京師范大學鐘敬文、啟功、王梓坤、陶大鏞、朱智賢、黃濟、趙擎寰聯名,聯合提議設立單獨的教師節。
? ? 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這一議案,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1985年9月10日,國家主席李先念發出《致全國教師的信》,中國各地舉行隆重的慶祝大會,并在教師節期間20個省市共表彰11871個省級優秀教師集體和個人。
? ? ? 1997年之前,香港的教師節定于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回歸后則跟隨中國內地規定,改為每年的9月10日。
? ? ? 在臺海地區,從1952年起當地主管部門就確定9月28日為孔子誕辰日及教師節,并不隨中國大陸教師節日期的變化而改變。
? ? ? ? ? ? ? ? ? 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