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產(chǎn)生美,原本是個美學命題,指人們在欣賞自然美和藝術(shù)美的審美過程中 ,必須保持適當?shù)木嚯x,否則就會影響審美主體 的審美效果。其實,距離之美不僅產(chǎn)生于欣賞美的景物和藝術(shù),更產(chǎn)生于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把握好距離,就掌握好了分寸,言行得體,進退適宜,無往而不利,淡然而自如。
從美學意義上講,需要保持好適當距離的主要是時間距離、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時間距離,主要是指處理好審美時間的早與晚、快與慢、長與短的關(guān)系。古人所說的“久居肆中不知其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是由于審美時間過長而影響審美效果。而有些人事景物卻因時間長遠而審美效果更好,如名勝古跡,古玩文物,時間越長,越能給人以深沉、古樸之美感。
空間距離,主要是指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之間要保持合適的物理距離。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距離,產(chǎn)生不同的感覺認知和審美感受。距離太近,如盲人摸象,各執(zhí)一端,就領(lǐng)略不到事物的整體美;距離太遠,朦朧飄渺,看不清事物的細微之處,就難以欣賞事物的局部美。恰當?shù)木嚯x,既能完全領(lǐng)略事物的全貌,又不至于虛幻變形。
心理距離,主要指人與人之間保持合適的情感疏密和濃淡,不同的心理距離傳遞著不同的心理感受,太過接近,“熟悉處無風景”,看不到彼此好處,把缺點和毛病倒是看得清清楚楚,既沒有尊重感更沒有神圣感;太過疏離,又陌生隔閡,形同路人了,交流都沒有了,更談不上情感。在親近與對立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是真正的相處之道。
從人倫的角度看,與各種人保持適當距離,會讓你輕松自在,游刃有余。與上級之間,保持適當距離,自然會在工作中體現(xiàn)尊敬,得到信任。有些人急于上位,希望迅速地打破與上級之間的距離感,通過工作之外的手段,介入上級的私人空間,拉近與上級之間的感情,有時很湊效,能夠超越他人,很快獲得上級的信任重用,達到名利雙收的目的。但是,有得有失,一方面,長期伏低做小,人格喪失,被人蔑視,當牛做馬,怨氣頗深。另一方面,與上級走得太近,彼此了解太多,當利盡交斷之時,就是彼此揭露之日,交惡是必然的趨勢。從歷史上看,雍正與年羹堯之間,初時為利益共同體,雍正的登基,離不開年羹堯的鼎力相助,彼此互相信任倚重,雍正一度發(fā)誓作千古君臣互信之楷模,因為年羹堯沒有把握好距離分寸,當雍正從皇子走向皇帝,年羹堯絲毫沒有在關(guān)系上調(diào)整兩人的距離,一味地以為自己是雍正的寵臣,恃寵而驕,不知進退,當雍正覺得年羹堯已成為執(zhí)政障礙之時,年羹堯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了。唐太宗與魏征之所以成為千古明君賢臣,主要是因為魏征保持清醒頭腦,維系了與唐太宗之間的合理距離。魏征只在國家大事上盡力諫諍,剛正不阿,即使一時觸犯了唐太宗,也是出于對國家利益的考慮,唐太宗找不到他個人人品方面的問題,自然容易接受并理解,盡管唐太宗一度對魏征十分忌憚,甚至恨恨地表示要殺了魏征,但是,正因為魏征沒有與唐太宗在生活方面走得太近,感情上不貼近依附,所以君臣之間的關(guān)系反而維持得很正常、很長遠。
夫妻之間,保持適當距離,對夫妻感情有百利而無一害。所謂“小別勝新婚”,正是距離產(chǎn)生的效果。每天粘在一起的夫妻,看起來感情甜如蜜,三天兩天可以,一輩子則難以為繼。民間對夫妻關(guān)系有“吵吵鬧鬧一輩子”的說法,有時親密,有時吵鬧,在二者之間平衡好距離,給予彼此私自活動的余地,保持彼此自由呼吸的空間,才能維系情感的長久。當下年輕人,關(guān)系好時愛得死去活來,關(guān)系壞時恨得咬牙切齒。特別是一些明星達人,經(jīng)常今天在公眾場合秀恩愛,明天就雞飛狗跳鬧離婚。合則為同體,分則不兩立,美時溢美,丑時奇丑,都是因為沒有保持好彼此之間的適當距離。
朋友之間,更要保持好距離。最好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彼此相忘于江湖,真正遇到大事難事,又能彼此溫暖相助。走得太近的友誼容易破裂,甚至越是關(guān)系密切,反目得越是徹底,彼此傷害得越深。倒不如保持距離的朋友,并非形影不離,卻又彼此惦記,反而走得更長遠。真正的朋友不以利益為紐帶,也不需要時常飲酒為歡。淡淡的情誼,偶爾的問候,若有若無的存在,自然而然的信任。既藕斷,又絲連,既情深,又淡然,距離有了,美感就有了,關(guān)系自然長久了。
與兒女之間,一樣要保持距離。誰都愛子女,但不要讓愛成為枷鎖。兩代人之間,代溝是必然有的,問題是要如何做到互為寬宏,實現(xiàn)各自表達。不要以愛的名譽破壞彼此的距離,尊重孩子,讓他們有充足的私人空間,成長自由。只要放手,他們就會飛翔。
《論語》有云: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有怨。太近了,就彼此不敬;太遠了,就彼此陌生。任何時候,保持適當距離,都是維系關(guān)系的密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