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556年冬季再普通不過的一天,拜拉姆汗和阿克巴的軍隊開往了帕尼帕特——自大的喜穆當然不會放棄消滅掉莫臥兒的機會,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他甚至都不想使用計謀,于是他欣然的接受了來自阿克巴的戰書。
? ? ? ? 從軍事實力上對比,喜穆確實有著自大的資本——近五萬的步兵,2萬拉杰普特騎兵,還有近八百頭戰象,盡管他的火炮都被拜拉姆汗偷走了。戰象在當時的印度可以說是沒有天敵的,因為我不知道為什么印度人始終沒有用火攻破解象兵群。喜穆最依賴的還是他那十倍于阿克巴的戰象,當然這也為他的意外埋下了伏筆。
? ? ? ? 莫臥兒方面僅有不足兩萬的軍隊,其中包括近萬名騎兵。當然阿克巴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阿克巴重騎、流著蒙古血液的弓騎兵和50門火炮。雖然喜穆的拉杰普特騎兵擁有著精湛的格斗技巧,但是他們脆弱的護甲對于阿克巴重騎來說與紙糊的沒什么太大的區別。順便提一下,阿克巴也是有象兵的,而且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 ? ? ? 先一步到達帕尼帕特的莫臥兒主力和喜穆的先頭部隊相遇了。在阿克巴重騎的沖鋒下,喜穆的先頭部隊不得不后退,這也為莫臥兒搭建中軍炮陣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當時的火炮裝填時間是相當長的,即使是輕型火炮,因此需要一個安全的炮陣來保證火炮在裝填時不會被敵軍沖散。
? ? ? ? 次日到達的200頭戰象在重步兵和拉杰普特騎兵的掩護下向對面的炮陣發起了第一次沖擊。位于側翼的阿克巴重騎沖出并攔住了拉杰普特騎兵。雖然單兵戰力上重騎兵能夠碾壓拉杰普特騎兵,但是由于數量差距太大,一時間重騎兵反倒被拉杰普特騎兵拖在了戰場上。喜穆的大象此時發揮了無與倫比的戰力——在不能精確打擊戰象上的喜穆軍人的情況下,一頭戰象可以造成毀滅性的破壞。阿克巴的弓騎兵雖然能給戰象造成一定的麻煩,但弓騎兵同樣珍貴,用于硬拼戰象顯然是不合算的。
? ? ? ? 不過這一次喜穆的軍團依然沒有突破中軍的能力——喜穆軍團推進到了火炮的射程里,50門炮的齊射使戰象受了驚。那些亂竄的戰象對雙方都有不小的威脅,雙方都撤了軍,第二日的戰爭可以算是平局收場。
? ? ? ? 但是喜穆仍然胸有成竹——他的步兵數量足以填平炮陣前方的壕溝,而只要拆掉莫臥兒的炮陣,他的戰象會告訴莫臥兒人誰才是平原戰的霸主。第三天,喜穆率領他的大部隊趕到了——足足四萬的步兵,五百余頭戰象,和前方的拉杰普特騎兵匯合,在莫臥兒的炮陣上向前眺望,黑壓壓的都是成片的軍隊。阿克巴和喜穆都知道,這場戰爭將決定雙方的命運,敗者死亡,被歷史淘汰;而勝者獲得大片的土地,成為這一片大陸上的霸主。
? ? ? ? 戰爭的號角吹響了。喜穆的步兵瘋狂的朝炮陣涌去,成片成片的尸體倒在了壕溝里,不僅填滿了壕溝,也染紅了大地和逐漸昏暗的天空。憑借騎兵的數量優勢,莫臥兒人的側翼也逐漸被壓制——敵人太多了,哪怕是重騎兵也難以抵擋。終于,在莫臥兒陣地看起來就像是風中殘燭的時候,喜穆下達了命令——這一份榮耀將由他的戰象來接受(是不是和敦刻爾克的戈林有點像!)五百多頭戰象向炮陣沖鋒,正在裝填的火炮和脆弱的防線似乎無法對戰象造成威脅,而喜穆本人,也沖在了戰象隊伍的最前方。
? ? ? ? 就在這時,變故發生了。不知道是哪個英勇的火繩槍兵,還是哪個幸運的弓騎兵,或者是喜穆軍團的一個倒霉蛋——他擊中了喜穆本人,喜穆當即不省人事。勝利在望的阿富汗軍隊發現了他們的領袖突然消失了,以為他已經死亡,于是不做任何抵抗,四散逃亡。這樣,喜穆本人和他的戰象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被帶到了阿克巴的面前。在拜拉姆汗的鼓勵下,阿克巴抽出寶劍斬下了喜穆的人頭,一代梟雄就以這樣戲劇的結局退出了歷史舞臺,從此印度進入了屬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