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2 第四章 績效管理
一、績效考評指標與標準設計
(一)績效考評指標體系設計
1.指標體系內容
按考評范圍分:組織績效考評體系、個人績效考評體系
按考評性質分:品質特征型(個人性格和基本素質)、行為過程型(工作表現)、工作結果型(產出)
2.考評指標作用
考評指標是實施績效考評的基礎,不僅影響著績效考評的成敗,而且對組織和員工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有助于戰略的落實和達成、有助于改善組織內部管理、有助于指引員工的行為朝向
3.考評指標來源
組織戰略與經營規劃、部門職能與崗位職責、績效短板與不足
4.考評指標體系設計原則
針對性原則、關鍵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明確性原則、完整性原則、合理性原則、獨立性原則、可測性原則
5.考評指標體系設計方法
績效要素圖示法、問卷調查法(采集數據、列明指標、界定指標、設計問卷、發放及回收)、個案調查法(典型人物、典型資料研究)、面談法(個別面談、集體座談)、經驗總結法、頭腦風暴法(四原則:不批評、鼓勵激進、鼓勵數量、鼓勵別人改進)
6.考評指標體系設置程序
工作分析、理論驗證、指標調查確定體系、必要修改和調整
(二)考評標準設計
1.考評標準設計類型
標注由標志和標度兩部分構成。標志是單純的數字或字母(例如,1.2.3;A.B.C),與標度配合使用才有意義。標度用于揭示各級別之間差異,是測量的單位標準(例如100%)。
考評尺度:量詞式(較好、好)、等級式(優良中差、甲等乙級)、數量式(3分,60%滿意)、定義式(描述性語句加程度評價)
2.考評標準設計原則
定量準確(等級設計合理)、先進合理(70%-80%員工可以達到的水平)、突出特點、簡明扼要
3.考評標準量表設計
名稱量表、等級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最理想、測量水平最高)
4.考評指標評分方法
自然法(一次性獲得絕對數值)、系數法(函數法、常數法,獲得相對數值)
(三)關鍵績效指標的設計與應用
關鍵績效指標即KPI,居于核心地位,能制約和影響其他變量。核心是從眾多指標中提取重要性和關鍵性指標,力求將企業戰略轉化為內部全員努力方向。
建立戰略導向KPI體系具有激勵員工和戰略導向的意義,成為將個人行為、部門目標與企業戰略相結合的工具。
1.KPI與一般績效考評體系區別:
目的區別:KPI以戰略為中心、指標設計為戰略服務;一般績效以控制為中心、為控制員工行為;
指標產生過程區別:KPI自上而下對戰略目標層層分解;一般績效自下而上產生
指標構成區別:KPI關注效益,一般績效與戰略脫鉤;
指標來源區別:KPI來源于戰略目標和競爭需要,一般績效來源于過期行為及修正。
2.設定關鍵績效指標的目的
困難:企業采用什么樣的指標和標準,對員工績效進行考評。通常企業員工崗位眾多,難以用數字清晰量化,且考評指標選擇困難。
設定關鍵績效指標:可以明確戰略目標和努力方向、明確期望與現狀差距。
關鍵績效指標:能體現團隊與個人工作產出,能突出員工貢獻率,能跟蹤檢查團隊與員工個人實際表現
3.選擇績效指標的原則
整體性、增值性、可測性、可控性、關聯性
4.關鍵績效指標提取方法
目標分解法、關鍵分析法、標桿基準法
5.提取關鍵績效指標的程序和步驟
利用客戶關系圖分析工作產出(服務對象即客戶,直觀管控產出和貢獻)
提出和設定績效考評指標(SMART原則,即具體的、可衡量的、可達到的、有相關性的、有時限的)
根據指標設定考評標準(可量化的標準用數字說話,不可量化的標準靠客戶說話)
審核指標和標準(工作產出是否為最終產品、指標是否可靠和準確、是否可以解釋80%以上工作目標、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增值空間)
修改和完善。
6.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產出項目過多:則刪除、精簡和合并同類項
指標不夠全面:更全面、更深入了解績效因素
監控耗時過多:可反向思維考慮
缺乏超越空間:修改績效標準,保留彈性空間
二、績效監控與溝通
(一)績效監控與輔導
績效監控即管理者始終關注下屬的各項活動,保證按計劃進行,并糾正重要偏差的過程。
主要任務:給予工作支持、修正偏差;記錄關鍵事件或績效數據,為考評提供信息。
1.績效監控目的和內容
監控績效計劃所制定的目標的具體實施情況,力圖達成績效計劃目標。
2.績效輔導的作用
績效輔導即管理者根據績效計劃,對下屬進行持續指導和糾偏;并提高績效水平以及長期勝任素質的過程。
3.績效監控關鍵點
管理者領導風格選擇和績效輔導水平、管理者與下屬溝通的有效性、績效考評信息的有效性
4.績效輔導的時機與方式
時機:員工征求意見時;希望解決問題時;發現可改進績效的機會時;員工掌握新技能時。
輔導方式:指示型、方向型、鼓勵型。
(二)績效溝通
績效溝通是績效管理的核心,指就績效考評反映出的問題開展實質性面談,著力于尋求應對之策,服務于后一階段績效改善與提高。
培訓評估,貫穿培訓管理全過程;績效評估,貫穿績效管理全過程。
1.績效評估內容
績效計劃溝通(目標制定溝通、目標實施溝通)、績效輔導溝通、績效結果反饋溝通、績效改進溝通
2.績效溝通重要性
有利于設定共同認可的績效目標;有利于不斷勘誤、提高效率;有利于使績效目標深入人心、考核結果令人信服。
3.績效溝通方式:面談時管理者與員工之間最主要的溝通方式
正式績效溝通:書面報告、定期會面(注意傾聽,雙向交流)。
非正式溝通:沒有固定模式,及時溝通
4.績效溝通目的和側重點
績效計劃階段:溝通績效目標和標準
績效執行階段:員工匯報工作進展、主管予以指導或糾偏
績效考評階段:主管反饋考核結果和評價,并確定下階段改進重點
績效改進與輔導階段:跟蹤績效改進措施落實并提供支持
5.績效溝通技巧
態度坦誠、信息具體、表達明確、看法全面、注意傾聽、溝通及時、意見有建設性。
三、績效考評方法應用
(一)績效考評方法比較與誤差控制
1.考評效標
校標即評價員工績效的指標及標準。
分類:特征性效標、行為性效標、結果性效標。
2.考評方法分類
行為導向型主觀考評:排列法、選擇排列法、成對對比法、強制分配法、結構式敘述法
行為導向型客觀考評:關鍵事件法、強迫選擇法、行為定位法、行為觀察法、加權選擇量表法
結果導向型績效考評:目標管理法、績效標準法、短文法、直接指標法、成績記錄法、勞動定額法
綜合型考評:圖解式評價量表法、合成考評法
3.績效考評誤差識別
分布誤差:寬厚誤差、苛嚴誤差、集中趨勢和中間傾向。克服方法:強迫分布法(強制排序)
暈輪誤差:暈輪效應。主觀成見和近期印象。克服方法:建立嚴謹工作記錄制度、評價標準合理明確、對考評者進行培訓。
個人偏見:【基于被考評者個人的特性】,因考評者個人偏好帶來的評價誤差。
優先和近期效應:以偏蓋全、以近代遠。克服方法:掌握全面數據資料
自我中心效應:依據自我標準評定,產生對比偏差和相似偏差。克服方法同暈輪效應。
后繼效應:即上次考評結果對本次產生影響。克服辦法:先分別評價,再整理匯總
評價標準問題:不明確、不科學。
4.避免誤差方法
以工作崗位分析和崗位實際調查為基礎、從客觀情況出發、側重點放在績效行為和產出結果、多考評者共同參與考評、重視對考評者培訓、重視考評環節管理加強溝通反饋
5.考評者培訓
績效考評的意義,在于提供一種行為引導,使員工的工作行為符合組織對他們的期望,從而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
考評培訓作用:認識考評重要性、統一考評標準理解、避免考評者誤區、學習如何進行績效反饋和指導
6.考評者培訓主要內容
防止誤區培訓、績效信息收集方法培訓、績效考評指標培訓、如何確定績效標準培訓、考評方法培訓、績效反饋培訓
7.考評者培訓時間
剛到任時、績效考評前、修改績效考評辦法后、日常管理技能培訓同時穿插進行
8.考評者培訓形式
日常管理技能同時穿插進行
舉辦實戰培訓獨立課程(主要講授績效考評、績效反饋面談、培訓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