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下面的內容之前,各位可以做一下下面這個實驗。
這是一個視頻,視頻中有六個人分為黑衣和白衣兩隊,每個隊在自己隊友間傳球,請你統計白衣隊傳球的次數。一定要數準確,因為正確與否關系到后面的心理分析哦;)
看到最后的人應該明白數傳球次數只是設計者玩的一個小把戲,他真正關心的是你有沒有注意到鏡頭中有人扮演的大猩猩。結果相當一部分人聚精會神數著白隊傳球次數,問他們是否看見了大猩猩,有的人十分堅決地否認大猩猩的存在。
這就是與視覺盲點相類似的心理盲點。
為此專門有一本書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展開論述:《看不見的大猩猩》。上面實驗的主要觀點我覺得跟《稀缺》一書所闡釋的有些接近。人的注意力或者認知都是有限的。當我們聚焦于某個事物時,這個事物之外的東西很容易被忽略,以致我們對其視而不見。
然而著有《正能量》和《怪誕心理學》的理查德·懷斯曼卻從另外一個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自己的分析。《看不見的大猩猩》只是向人們展示了人們的心理也存在著盲點這樣的事實。懷斯曼反其道而行之,既然存在這樣的事實,那如何才能發現這個大猩猩呢?尤其是當大猩猩是非常有意義的機遇時。
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就是他的一本小書:《你發現黑猩猩了嗎》。這本書早在2005年就有簡體中文版出版了,2016年又有出版社對其進行了重新包裝,書名改為《那些怪誕又實用的日常心理學》。書名看起來有些花哨,以便吸引對內容不太了解的人。不過這樣一改,就看不出其實質內容了。
所謂暗藏的機遇(大猩猩),可以理解為靈感。如阿基米德發現水浮力,牛頓發現地球引力,弗萊明發現青霉素等。《那些怪誕又實用的日常心理學》就是一本教人如何把握住工作、生活中稍縱即逝的靈感的書。
這本書的內容不多,半天的時間就能翻完。書中還摻雜著一些名人名言。對一些人來說,這本書可能過于簡單而無物,不過書中介紹的方法,倒是值得我們一試。
秘訣一:開啟大腦
比如第一個秘訣“開啟大腦,做好準備”中,就提供了一個發散思維的游戲。這個游戲是這樣的,先思考一個自己面臨的問題,然后走一條由10個關鍵詞串聯起的路。每遇到一個關鍵詞,就用這個詞展開聯想,以它為核心進行思考看如何解決你面臨的問題。
這10個關鍵詞是:蠟燭、郵筒、鏡子、磁鐵、旗子、沙丘、云彩、梯子、風車和海綿。書中舉的例子是,如何解決游樂場兒童走失問題。假如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避免小黃車用戶的不規范使用,你會展開怎樣的想象?我試舉一例,比如旗子,它的作用是指示。可以在相關地點用旗子加以標識,向用戶提示這里是停放區。
如何開啟大腦做好準備?作者總結了三個小技巧:隨時把想法寫下來;處處留心;吸納新的東西。
另外三個秘訣分別是以不同的視角去觀察;放松自己,認真玩耍;喚醒大腦。雖然簡單,但同樣有一些小的訓練方法。
秘訣二:轉換視角
請看下面的畫:
這個揭示的就是轉換視角的力量。如何轉換視角?作者提供了下面一些方法:換成其他人;換類似的場景;以新方式展示問題(如圖表成數字);轉換問題;所有想法有無共同假設;用完全相反的辦法來解決。
這一部分也提供了一個小的試練。就是面對16個方框,對于每一個你會畫成怎樣的圖形?
□ □ □ □
□ □ □ □
□ □ □ □
□ □ □ □
秘訣三:認真玩耍
在壓力下,注意力會更加受限。比如一開始的小視頻之前,如果給你施加了某種壓力,那么你忽略大猩猩存在的可能性會更大。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你需要以放松的心態來面對自己的問題。可以置身事外,還要這會幽默,提高自己的玩商。
面對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你不妨試試作者提供的方法:不陷于細節,視野要寬廣;休息15分鐘;笑一笑。
秘訣四:叫醒大腦
這在部分里,作者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可能多數人都沒有注意到。我們知道羅馬數字從1到12是這樣的: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其中的4是Ⅳ,如果你去觀察一個用羅馬數字標識的鐘表,你會發現上面的4可能并不是Ⅳ,而是ⅡⅡ!
為什么會這樣?是人們的慣性思維在作祟。要想叫醒大腦,就要突破慣性思維,透過表象看本質。
叫醒大腦,你需要給大腦了刺激。作者也提供了幾個小的方法:一是觀察熟悉的物品,要細致入微。二是保持好奇心,多提“為什么”。三是換個眼光看身邊的人。
這是一本簡單的書,但如果能用這些方法加以訓練,相信你看世界會有不同的發現。
上面倒立撒切爾像轉正后在下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