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1907出生于北平的一個梨園世家,師從京劇知名老生余叔巖,是余派的優秀傳人之一。因為京劇水平出眾,在京劇界被捧為老生行“皇帝”的孟小冬,貴為“冬皇”。
孟小冬曾與京劇界的另一位大師——梅蘭芳先生齊名,二人曾經同臺演出,而且還演出了一段情,只不過是一段露水情。
在多數人眼中,“梅孟之戀”可謂是絕配,被人羨慕,其實此時梅蘭芳已經有了一位妻子,因此二人在外面租住,在一開始二人的感情很好,但是婚后不到一年,兩人關系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貌合神離,直到1931年正式分手。這段并不圓滿的感情給兩人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創傷,尤其是對孟小冬,可以說是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其傷害力遠遠要比梅蘭芳的來得巨大。
二人分手之后,“弱質感飄零”的孟小冬最后情歸青幫大佬——杜月笙,或許也是“梅孟之戀”的后遺癥吧。當年,孟小冬恩師余叔巖的女兒曾說過:孟小冬同梅蘭芳離婚后,曾對我們姐妹說,她以后再也不嫁人,又說不嫁則已,要嫁就要嫁一位跺腳亂顫的人。
杜月笙雖是一代梟雄,青幫大佬,但他卻不是一個青面獠牙的人物,頗有書生氣質。杜月笙特別喜愛京劇(你可能不太相信),杜月笙的第四任妻子姚玉蘭便是坤角老生。姚玉蘭與孟小冬既是師姐妹,又是孩提時玩伴,閨中密友,私交甚篤。加上杜月笙一直迷戀孟小冬的表演,借著姚玉蘭的姐妹情不時向孟小冬發出接濟并顯示關愛,自然就有了孟小冬下嫁杜月笙的一段情事。盡管身懷絕技,心高氣傲,但孟小冬再也經不起風雨摔打,便以杜家為其安身立命之所了。
孟小冬進入杜家后,杜月笙已非盛年,而是一個年逾花甲老頭子。姚玉蘭忙于杜公館內外事務,孟小冬則負責照顧杜月笙。對于像孟小冬這樣卓爾不群的女子,讓她踏入杜公館這么一個紊亂復雜的環境,長年陪伴著一位風燭殘年的久病老人,實在是一件殘酷的事情,孟小冬的內心是孤獨和寂寞的。但是她沒有牢騷,沒有怨言,將一切看得慣、看不慣的統統咽下去。
1949年5月間,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決定抱病走人,乘船抵達香港入住堅尼地18號。此時的杜公館門庭冷落車馬稀,跟以往任何一處的杜公館截然不同,熱鬧風光不在。與此同時杜月笙的病情繼續惡化,幾乎每日都要用氧氣,情況最嚴重的時候,半人高的氧氣筒一支接著一支地用,醫生見狀都搖頭嘆氣。
1950年,杜月笙有意全家遷法。有一天杜月笙在房中屈指細算,一共需要多少張護照。當他算好了一共要27張,當著房中眾人,孟小冬淡淡說:我跟著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孟小冬一語方出,眾人面面相覷。其時,一邊是時勢動蕩,前景未卜,一邊是杜氏纏綿病榻,天天靠氧氣過日,而他們兩人也早已是事實夫妻。杜月笙聽了孟小冬的話之后,下定決心,決意在自己死去之前,完成與孟小冬的婚事,給孟小冬一個正式的名分。那一個晚上,杜月笙由人攙扶著,與孟小冬在杜公館補辦了婚禮,一生傲岸的孟小冬成為了杜月笙的第五姨太。一年后的8月16日,64歲的杜月笙病逝于香港。
1967年,孟小冬因親友均在臺灣,為避免孤寂,便由香港轉遷到臺北定居,閉門靜養,由絢爛歸于平淡,終其余年,于1977年5月27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