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幾平米的住處,日復一日的外賣,孤獨的周六日。
獨自來到北京,成為北漂一族,剛來北京時,天氣極好,風和日麗。工作一年之后,在沒有霧霾的日子里,也時常會感到壓抑。
每當工作到深夜,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這時,就想起母親做好飯菜在家里等我的情景。
距離家752公里,從北京開車回家需要一個白天,騎車需要一周,走路需要半個月。有盤纏有車,但回不去。
來到北京一年,新鮮勁早已沒了。從開始的躊躇滿志到如今的歸于平淡,現實是個好東西,讓不清醒的醒了過來,讓醒著的人開始沉睡。尤其是在北京這些一線城市,更加明顯。
當白日的繁華落盡,到了夜里,就不由的開始思考人生的三大難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我是誰?
我是一名地球的過客,從娘胎里出身,身來肩負著贍養父母,成家立業,養兒育女的職責,沒有人問過我是否愿意承擔這一切,也沒人會在意我的想法。如果我提出一點質疑,就會有人告訴我,你這樣做是大逆不道,你必須要按照社會的規則來走,認真做事,學會如何做人。
就這樣,我成為了別人眼中的人,來到北京,獨自打拼,不敢抱怨半句,生怕受到別人的鄙視,也不敢將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怕成為人群中的異類。
那么我究竟是誰呢?
我想現在的我并不是我,但我業已找不到自己了。
我從哪里來?
在一個小縣城出生,家庭情況一般,從小不愛學習,喜歡思考。
小時候常常會想縣城以外是什么樣子的,山的后面是什么,為此專門畫了一幅地圖,是按照自己的想象畫的,畫上有森林,一望無際的大海。想象著自己拿著地圖,不遠萬里,歷盡波折來到海邊,做一條乘船遨游在大海上。
稍微大了些,開始在外地讀書,第一次來到了縣城以外的地方,發現與自己的想象相差很大。沒有海,沒有森林,有的是相同的人和相同的建筑。
更大一些,逛了好多城市,發現都是大同小異,對外地的向往徹底消失殆盡。
在外地待的久了,每次回家都會有強烈的陌生感,覺得自己不屬于這里,但也不屬于其它的城市。
我來自小縣城,但小縣城開始在我記憶里漸漸模糊,有些事,有些人開始變得不重要起來,有可能某天,就徹底在記憶中消失了。
內心開始有了孤獨感的存在。
我到哪里去?
這個問題讓我陷入了沉思。
父母和我說,在老家找個穩定的工作掙錢養家娶媳婦,別去外地,人生地不熟的多累啊。
朋友和我說,趁年輕,別做讓自己后悔的事。
我對自己說,努力,要自強,別被別人看低,但有時累了,會對自己悄悄的說,別那么拼命,要學會享受生活。
我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未來也不可能有,只能標出一個方向,同時借用一句名言,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追求幸福感是人類的天性,人們渴望得到愛人,渴望得到陪伴,但孤獨感占據了我們生活的絕大部分,所以從此刻起,試著忍受孤獨,習慣孤獨,感受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