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4日,因宗馥莉要約失效,香港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國糖果(8182.HK)放量大跌逾56.8%,收于0.229港元。全天成交5.9億股,換手率高達36.8%。
7月17日開盤,中國糖果繼續暴跌,截至下午14點36分,跌幅達29.69%,成交價0.161港元。
本想在資本市場小試牛刀,卻造成如今的局面。雖然金錢上沒什么損失,要約失效的責任也應由散戶承擔,但宗大小姐的聲譽還是難免受到影響。
香港創業板淪為“糞坑”
“東方納斯達克”夢碎之后,香港創業板極度蕭條,最終成為“老千股樂園”。
“老千股”,顧名思義,就是騙人錢財的股票。相關公司根本無意把業績搞好,而是利用香港監管當局的無能,“合理合法”地吸食股民錢財。
“老千股”大部分籌碼在莊家手里。通常莊家與大股東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或者大股東本身就是莊家。
平時,這類股票成交量極少,股價跌至幾分錢。每當莊家創造機會“自娛自樂”地把股價炒高十幾倍、幾十倍,就會借機把籌碼拋給跟風的散戶。
風潮過后,股價被打回原形,上市公司以超低價格批出海量新股或者供股。增發、供股比例動輒高達十倍,折讓可達九成。比如當已發行股10億、股價0.1港元時,增發90億股、價格1分錢。
散戶如果不跟進,權益被大幅攤薄,相當于直接認栽出局。如果跟進,上市公司就多發幾次新股,直到散戶無錢可跟,再以更低的價格發更多的新股。
已經跌到一分錢,沒辦法更低怎么辦?合股!10合1、20合1、50合1……
散戶真金白銀換來無窮無盡的“垃圾”,權益卻一再被攤薄,其程度令人發指。某家資深“老千股”,十幾年來該公司多次更名:XX控股、X創、X利X際……經過不斷合股,投資者1999年買入的1250萬股居然被合成1股!
莊家重新獲大把籌碼之后,新一輪的炒作又可以開始了。如果殼價喜人,莊家也可通過賣殼大賺一筆(不過買家多半只會看中主板的殼)。
由于允許以“全配售形式”掛牌,“仙股”遍地的香港創業板很快成為“老千股”大本營。
啥叫全配售?簡單來說就是不公開發行,全部股票歸莊家、散戶一股沒有。日后莊家配合概念炒作放出少量籌碼,讓散戶與托兒一起“搶”。當股票被哄抬到“理想價位”時,莊家再高位派發。
2015年,上市的創業板新股,在一個月內平均從最高位下跌47%。其中,首日漲幅最大的10只個股,有一半在一個月內急跌逾90%。
2016年上半年,創業板新股的首日平均漲幅高達454%。其中,臭名昭著的聯旺集團(翠如BB股),上市當日躥到上市價的18.5倍。2017年1月,此獠漲至招股價的99倍,市值超過320億港元。
上市以來,此股竟有三分之一交易日沒有交易,四分之一交易日僅成交1-10手。經歷了半年的陰跌及閃崩,2017年7月14日,此獠收盤價為0.46港元,不到1月份最高價的1.8%!
2017年6月28日,香港“史詩級閃崩”中,一季度末高居創業板市值榜首的多只股票單日跌幅達40%~95%:聯旺集團、漢華專業服務、泰錦控股、匯隆控股、吉輝控股……
雖然不能說香港創業板260支個股全是“老千股”,但老千的比例高而且層出不窮,年年刷新無恥程度的下限(如2016年冒出來的“翠如BB股”)。
不可客氣地說,香港創業板已淪為“糞坑”,正常投資者能躲多遠就應當躲多遠。
“糞坑”里的“糖果”
2017年,宗馥莉相中坑里的一粒“糖果”。
2015年11月,成立已經15年的中國糖果來到香港創業板,緊隨上市后的總股本為13.4億股。與人們熟知的IPO(首次公開發行)不同,中國糖果與眾多“老千股”一樣,采取“全配售”方式上市:
2015年1月1日,重組及資本化發行之后的中國糖果已發行股票10.728億股。上市時以0.2港元/股配售3.75億股(包括2.672億新股及1.8億舊股),占擴大后總股本的28%,承配人共有124位。
扣除1270萬港元上市費用,中國糖果凈募集3800萬港元。算上由售股股東承擔的459萬港元費用,總的上市費用高達1728萬港元。2012年、2013年凈利潤之和1231.5萬港元,中國糖果非公開發行花掉兩年的凈利潤。
2015年11月11日,是中國糖果的首個交易日,收盤價3.25港元為配售價的16.25倍。該交易日成交額僅為234萬港元,卻令中國糖果市值大漲40億港元。賣軟糖的企業,用了15年也沒做出什么驕人的業績,也沒什么“新概念”,卻動輒炒高十幾倍,這是老千股的標準操作手法。
高位派發完畢,中國糖果開啟暴跌模式。11月18日跌81%、收于0.7港元、成交3930萬港元、成交股數3570萬股。
一天跌80%,急跌必有反彈……如果抱著這樣的心理跟風可就“上鉤”了,散戶想以0.7港元抄底兒,不料19日再跌62.8%至0.26港元。
還想抄底?此獠一路跌到0.2港元以下,真是地板下面有地獄,地獄倒有十八層。
2016年11月到2017年3月期間,中國糖果大致在0.15港元-0.18港元之間波動。而且成交量極為低迷,除了遭到大股東減持,多數交易日的換手率遠低于0.5%。
掩護莊家高位派發之后,大股東許金培也開始減持。2016年6月15日、8月23日,分別出售6966萬股和1.5億股,單價都是0.115港元/股。12月28日,以0.158港元/股拋售3億股。兩輪合共拋出5.2萬股,累計套現7266萬港元。
減持后,許金培持股比例降至11.19%,不再是中國糖果控股股東。
2017年3月17日,中國糖果以0.148港元/股向6名承配人配售2.68億股,募集資金3970萬港元。配售完成后,總股本增至16.08億。#這是重新給莊家“發牌”#
從上市以來的業績表現、大股東行為、股價表現等方面來看,中國糖果屬于典型的“啤殼上市公司”,其上市目的純粹是股票交易。
宗馥莉失手
2017年3月30日,中國糖果公告稱“主要股東與潛在買家訂立意向書”,“潛在買家擬作出自愿要約以收購本公司投票權不少于50%。”
“主要股東”許金培(持股比例9.33%)和郭純恬(持股比例16.68%)合計持有26.01%,作出不可撤消售股承諾。
根據公告披露,此次交易的買家是Ever Maple Flavors and Fragrances Holdings Limited,其最終實益擁有人為宗馥莉女士。
散戶的第一反應是“娃哈哈要買殼了”,中國糖果股價聞風而動,直接飆升到0.45港元一線,升幅超過100%。
冷靜一想,即便此次不裝娃哈哈,把宗馥莉名下年營收50億的“宏勝飲料”裝進來,也是天大的利好。宗馥莉畢竟是娃哈哈的繼承人,未來借殼中國糖果想象空間也是存在的。
5月12日,宗馥莉給出要約收購價——0.365港元/股,較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0.52港元折讓31.44%。要約收購的首個截至日期為2017年7月13日。
市場似乎認定宗馥莉志在必得,再說假如真的注入優質資產,上市公司市值必會飛升。到5月18日,中國糖果股價攀升至0.94港元/股,市值超過15億港元。
截至2017年7月13日,宗馥莉只收到26.03%股票,除許、郭兩位主要股東,散戶當中竟然只有37萬股接受要約。
當天,中國糖果宣布要約失效,不會延期或修改。
7月14日,中國糖果上演了文章開頭描述的閃崩。
宗馥莉或被炒家利用
宗馥莉希望通過中國糖果這個殼將名下宏勝飲料運作上市,自立門戶之心昭然若揭。但縱觀其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卻槽點多多,連差強人意都談不上。
第一,為何棄IPO選擇借殼?
對優質企業而言,借殼是不得以而為之,比如分眾傳媒、順豐。如果認為A股市場政策風險高、不確定性大、排隊時間長,可以到香港主板謀求IPO,缺點是估值偏低。
由于炒家頻頻興風作浪,使借殼上市企業的聲譽受到負面影響,香港監管當局也一再表示要收緊借殼、打擊“殼股”投機。在這樣的背景下選擇借殼,對宗慶后家族不是什么光彩之事。
第二,為何選擇創業板?
借殼上市名場本來就不佳,何況是從垃圾股、老千股、仙股遍地的創業板借殼。再說,借創業板的殼還要轉板,還不如直接去主板IPO。
十多年前,匯源果汁一邊籌備IPO,同時一邊著手在香港主板借殼,以策萬全。當年擬裝入的是朱圣琴(朱新禮之女)名下一塊業務。
匯源的借殼非常低調,知道的人非常少,IPO路徑清晰之后即放棄借殼方式,以免透支“匯源概念”。宗馥莉借殼創業板卻鬧得滿城風雨,炒家賺得盆滿缽滿。
第三,為何選擇現金購股,成為第一大股東。
根據上市規則,上市公司新晉第一大股東2年內不得注入資產。
深諳借殼之道者,會直接注入資產成為第一大股東,當年匯源就是這樣打算的。
也可以分兩步走,先成為第二大股東,把殼鎖定,然后注入資產成為第一大股東。例如賈躍亭從郭德英手里購買18%股權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然后再找機會注入資產成為第一大股東。盡管人算不如天算,后續步驟未能實施,但賈躍亭的借殼流程是對的。
相反的例子是黃光裕,成為0493第一大股東后,等了整整兩年才能夠注入資產。
宗馥莉受教育程度比初中畢業生黃光裕高很多,又有無數前人的經驗教訓可以借鑒,卻選擇了“最笨”的方式。
第四,為何“自愿強制要約”,還非要收齊50%。
取得上市公司30%股權時,新晉大股東才有“要約”義務。宗馥莉向第一、第二大股東收購26%股權,并沒有角發要約收購。
“自愿要約”、“取得50%以上投票權”多半是出于“鄉鎮企業家的樸素認識”。木有50%以上投票權,公司是你的嗎?
如前所述,老千股玩法千變萬化,1比10供股,10比1縮股,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拿到許、郭的4億股之后,宗馥莉只需定向配售給自己16億股,就可輕松獲得50%以上股權。
假設配售價為0.2港元,認購16億配售股票只而3.2億港元。總支出約4.73億港元,比全而要約收購還省1億港元。
宗馥莉為何失手?
估計在她現身之前,中國糖果已經完成布局:16.08億股中,名義上散戶持有9.21億股,占比57.32%。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籌碼在莊家手中,平均成本不高于0.15港元。
宗馥莉提出要約后,股價最高的那個星期換手率超過65%,成交價在0.83港元到0.94港元之間。莊家有充分的機會把籌碼高位派發給散戶。
莊家派發多少,價格如何,外人無從知曉。但有兩家參與其中的上市公司卻被迫披露了“炒股”數據:
6月22日,迪臣建設(8268.HK)公告稱拋售5100萬股,得款3451萬港元、均價0.68港元,凈賺2642萬港元;
7月11日,惠生國際(01340.HK)公告稱拋售6440萬股,得款4619萬元,均價0.717港元,凈賺3595萬港元;
不管宗馥莉要約收購是否成功,莊家已經賺到真金白銀!
假如宗馥莉將要約價格提高到0.8港元,許、郭持的4.18億股可以套3.3億港元。如果宗馥莉放棄,許、郭可以繼續玩這支“老千股”:海量供股、炒概念、高位派發、10股合1股……
娃哈哈PR團隊炒未來掌門下過一番功夫:“王思聰、宗馥莉,誰是不坑爹的二代?”、“這個千金王思聰都不敢追”、“王思聰要是和宗馥莉在一起,就沒那么多人黑了吧?”
如今宗馥莉離開宗慶后羽翼,試圖在香港資本市場小試牛刀,卻沒能傷到中國糖果這只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