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獨學陋室身更健,
? ? ? ? ? ? ? 靜思暑齋氣覺清
閉門宛在深山,好花解笑好鳥怡情,盡是天生活潑;?
開卷如游往古,幾輩英雄幾番事業,都成文字波瀾。
? ? ? ? 這是我在畢業離校前最后一個月閉關自學的寫照。這樣專門閉關讀書的日子,四年大學,僅此一月。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所謂“天時”,即離校前夕,萬事無累,一身自由,完全自主;所謂“地利”即宿舍空空,唯我一人,我不做主,誰統其中?所謂“人和”即友朋多歸,三五零落,長門冷清,獨學正妙。三利合一,大學四年僅此一月。
? ? ? ? 這一月獨學,是我大學四年最充實最盡興,享盡寧靜之美的最好時刻。自己獨享一個月的6人居宿舍,為平生最奢侈安身地,不覺一笑我之小器哉!自小到大,我幾乎從未有過獨享一室的闊綽,大有滿心擁擠的逼仄之氣:小學時,與父母姐妹居,雖不知擁擠,總感到人多嘈雜的喧鬧,從這時起,我就想往獨居的美好,喜歡清靜,喜歡獨處。中學7年,二十人共一室,極盡擁擠三昧,你碰我擦都是尋常事,連獨居的奢想都磨滅了。大學四年,除了最后這個月,六人蝸居,資源緊張時連廁所都借用;有時呆坐著看她們幾個擠在一個水池前洗漱,既有“袖手何妨閑處看”的脫俗感,又有“大將旁觀,縮手袖間”慰藉感,一種以退出洗漱為代價的無可奈何地瀟灑。所以,可以想象,當我一個人獨霸六人宿舍時,我是怎么樣恣肆地我行我素,無拘無束地悠游自在。
? ? ? ? 獨居此室,晝則席地午睡,醒則就地而讀,一桌方寸,好書幾本,足矣。夜則爬床而眠,一覺日紅,床何必大,容身就臥,可矣。一人獨學的靜寂中,日月悠長,歲月安好,山河大地,緩緩如歸。身心完全投入到精神世界里,實在產生不了梁園雖好非吾鄉的概嘆,更多的是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依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此間靜讀,我用一種更為超越的審美愉悅來擁抱這種閉門自學的生活方式,常常會生出“孔顏樂處”的道德體驗。對這種久已向往的讀書境界,我不止是簡單的“自愛書中靜里忙”,而是帶著一種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去慢慢享受。如果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還有刻意地以儉養德,孔子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還有執著的以儉鑒性,那么我敢自豪地說,除七分刻意安排之外,我還有三分無意為之而自為的率性,所以我比孔顏還多了三分適情之樂。念此可以一笑。
? ? ? ? 在此一月,我每天5:30起床后,便有條不紊,勞逸結合的在學習中生活,到23:00睡覺,中午小睡,有一種甘苦兼品,身心相得的舒適暢快。一月時光,適情適性,以樂為的,以學為式,不強迫,不急切,閑情偶寄,良娛時造,真像濠梁的游魚,活的美哉美哉!
? ? ? 我每天寬限緊行的學習,充實地感到收獲的喜悅,這種快樂是一種自醉的滿足,自悅的滿意。當時日記有錄:
2010·6·20? ? ? ? ? ? 周日? ? ? ? ? ? ? ? ? 晴24-35
早起:5:30
6-9:30:? 臨鄧篆,200字左右,計6頁
10-11:寫作“我的大學“半章
11-11:30:午飯
11:30-12:30:借孫丹擴音器,聽音樂
12:30-14:30:午休
14:30-16:30:寫作“我的大學“近一章
16:50-17:50:上網一小時,為網吧上網以來最有收獲的一次,查抄許多寫作的相關資料
18-18:30:與阿丹共吃冰激凌,小憩
18:30-20:00:逛超市購物,未果,買米,欲自作早餐
20-21:人訪我,談天
21-22:30:讀莫礪鋒著《漫話東坡》一章,又覺此書有味。
今日畢,一笑,開顏。
? ? ? ? 我最后近半月大略如斯而過,身康健,心愉悅,自謂"仁者壽"。此日程是按照我的文化三徑而設:書家之路:臨字創作;作家之路:讀書寫作;學者之路:思政專業。因在假期休閑階段,所以暫時舍棄枯燥的治學之務,而盡情地以寫字和讀書為娛(而今再看,太過天真)。
? ? ? ? 學習是為了更好生活,更會生活,更有樂趣的生活。所以在鎮日枯坐的學習中,我并未忘卻生活的旨味,余味,這種忙中偷來的滋味,似乎更得生活的真趣。茲以自煮早飯的樂趣,聊記當時生活之一昧。
《寂讀生活煮飯記——紅思綠愁燕西粥》
? ? ? ? 在閉門自學的最后幾天,我與阿丹(另外一宿舍同學)合買了雜糧五谷,商定自作早飯,大任最后由我來擔。
? ? ? 我們一起逛超市買了紅豆、綠豆、西米雜糧、燕麥四種。第一天煮的飯,時長而豆硬,但首炊之樂,不亦快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快樂,終于打破了自己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無能形象。先前的士君子為了掩蓋自己在生活上的白癡,以“君子遠庖廚”自我解嘲,學學稼穡,便被罵做“小人”,勞動的樂趣在他們那給否定了,真是不幸。而今,我以親煮之樂免去了這種不知勞動之樂的悲哀,為此,可以一笑。
? ? ? ? 以后每次煮飯前,我都在前天晚上將紅、綠二君冷浸一夜,第二天即使不是皮開肉綻,也十分的內脹外軟了。先前煮一個小時還將軟不軟,現在煮一個小時就入口即化。我每天5:30起床,先寫字或寫作一個半小時,而后煮飯兼事小憩,8:00左右飯熟,正是孫丹欲起時,飯熟悶焐一刻鐘是飯香最濃時,也是阿丹梳洗完畢時,于是我呼之即來。她自捧碗筷,姍姍而至,然后小桌方寸,我們對坐而食,不知人間友情至此是否算臻境?阿丹每飯后,便深情露骨的耍貧嘴說:“小辛,勤快的女人,你真好”。我嘿嘿一笑,心里愉快無比,隨便唐突說:“知道我好就行了”。我常常想,大學四年的同學情誼到了這個份上,應該是種永遠值得珍藏回味的生命記憶吧。
? ? ? ? 這些米持續了四天便斷炊了,但四天躬親煮飯,同餐一桌的快樂與溫暖,將永留好憶。我因此特地美此飯為:“紅似相思綠似愁,燕子西歸無復來”!名之曰:紅思綠愁燕西粥(將四種米紅豆,綠豆,燕麥,西米嵌入其中,同時希望同學情誼久深)。謹記大學四年同學情之一影。
? ? ? ? 這篇小記,我很喜歡,它記取了當時生活的味道,回憶起來,總是香甜的。
? ? ? ? 宿舍獨學,其實真正盡興投入的時間不過半個月而已,我卻覺得日子因充實而靜好,時光因匆逝反悠長,竟有不知有漢,遑論魏晉的忘世感,真正地做了一回“檻外人”。檻外人,我,面壁自修,日月忘憂,人間仙地,惜乎僅一月之福。所幸一月之間,暢游書海,浸濡翰墨,庶幾覽盡世上好景。
? ? 人生幾時,得此境界,更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