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點多的時候,如果你在寧陽的東街,佶著拖鞋,去東街百年老店買剛出鍋的油條,然后慢慢踱回家,拆開長塑料袋子裝的豆漿,倒在碗里,看著從碗底四起的泡沫,油條和豆漿的充分混合,讓你虎軀一震,從心里感慨道,這真是寧陽一個美好的早上。
或者你早起,去新街東段路南韓氏四季鮮煎包排隊來上四個牛肉煎包,要一碗冒著熱氣的糝湯,放上一勺辣椒油,翠綠的香菜葉,桌上有一瓶醋,醋瓶后面悄悄的藏著一個大蒜,這個早上,在寧陽就完美無缺了。
對,這種感覺就是你的寧陽。
前一段時間,看了一篇文章,《北京,有2000萬人在假裝生活》,然后我的心中很是難過,不只是北京啊,還有上海,還有深圳,還有廣州啊,那些故鄉在寧陽沃土的一線人。
其實,這篇抱怨牢騷十足的文章的背后,我只看到一個字,壓力,哦,不,是兩個字。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生活在一線城市的朋友,他的朋友圈里的簽名這樣寫到:
我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著我,這股力量的名字叫做:想死又不敢。
然后各路豪杰都紛紛的點贊,留言,于是那,一個人的悲哀,終于升華成一群人的悲壯。
后來,朋友線下和我聊起了這件事,一線城市和我們的小縣城,如何選擇?究竟是不是放棄一些東西,義無反顧的任性回到寧陽,回到這樣一個八線小城市里過上安逸舒朗的慢節奏生活?
大城市可以讓你隨時閱盡人生百態,哪里有多少種職業,就有多少種生活,有多少種去處,就有多少種的變化。
小縣城里讓你隨時可以讓你吃完晚飯遛彎散步打夠級,在大房子里呼朋喚友扯淡講故事,拉關系辦事拼人情送現金。
北京還是寧陽,做任何選擇都沒有關系,沒有任何一個選擇是沒有缺憾的,我們能做的,不過是衡量,什么對自己最重要,然后舍棄一部分。
就像和菜頭說得那樣,所有和人生有關的人和事,都會帶來壓力,總體上說,你所承受的壓力總量不變。
有時候在一線城市生活還是在寧陽生活,我們都看上去像一塊鐵板一樣,但其實還有很多的空隙,還能提升很多的彈性。
面對壓力,做出選擇,然后認真生活,努力改善,誰也別輕易說對誰負責,誰也別代表誰。
So,無論你清晨的五點站在東街百年老店的油條攤前,還是站在西直門地鐵的出口煎餅果子的小攤前,不論是吃著煎包,還是吃著烤鴨,我們都有一個理由讓我們好好生活,那就是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寧陽,都有一個值得我們愛的人。
為此,我們大可以在你北京斗尺的小廚房或者是在你寧陽大的飲食操作間,關上廚房的門,讓陽光照在閃亮的廚具上,安撫好每一樣的食材,不用附和誰,不用討好誰,讓每一種食材呈現出它最美妙的味道,去刺激你的味蕾,給你愛的人一個最好的理由。
就如那句話,窗外的世界白云蒼狗,而在廚房的方寸之地,你才是自己絕對的君王,因為有值得你愛的人,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寧陽,有比在廚房里做菜更能煥發一個人的熱情和斗志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