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多讀一本書。
一、現實中我們是怎么給被人建議的?
1、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這類情況,當你向別人咨詢某事,如果對方不斷的給你建議,用的言辭是:你應該... ...怎么做的時候,往往會被理解為對你的指責,會生氣。
舉個容易理解的例子
老婆讓老公干家務。
公問:老婆,衣服洗完了,還需要做什么?
老婆到衛生間一看,衣服是洗了,但是,洗衣粉滿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盆胡亂擺在地上。
于是老婆說:你應該把地面整理干凈... ...應該把盆子放整齊... ...然后,應該把衣服晾起來... ...
老公立刻不愿意了,認為老婆在指責自己沒有干好。
2、還有一種情況,我們在生活中發現當有人問你該怎么辦的時候,你只要給他建議,對方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找不能實現的理由和借口。然后說你不了解情況,對他不能感同身受。人天生有自我保護意識,甚至認為你站著說話不腰疼,只會指手畫腳。
案例:閨蜜遇到老的問題
閨蜜:我那個老公外面劈腿了。
建議:那你跟他分了唄
閨蜜:不行啊,孩子怎么辦blablalb... ...
建議:那就湊可過唄
閨蜜:你湊合一個試試!blablalb... ...
3、有這樣一個數據,如果員工在問管理者該怎么辦的時候,其實80%員工已經有了答案。老板給下屬建議的時候,70%的情況下員工都認為領導給與的建議都是錯的。
約翰·惠特默《高績效教練》這本書中,就告訴我們,其實真正應該解決問題的其實是我們自己。一定要相信,每個人都有做好一件事的潛力。用提問的方式溝通,能夠激發人的潛能,發現不一樣的自我。
只要你能調動他們的潛能,他們都將成功。教練的目的是幫助人們建立覺察感,目標和自信。而不是替對方解決問題、羞辱他、給他壓力。教練互動的深層目標是幫助對方建立自信。歸根到底,能否給對方足夠的自信,將決定著輔導的成功與否。
二、請理解以下兩個問題看看區別在哪里?
問題1:你為什么來晚了?
問題2:是什么原因讓你來晚了?
這兩個問題意思一樣,但第一問題有責難的意味,容易引起對方的自我保護。第二個問題會比較容易令對方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的分析上。
三、什么是有效的提問?
GROW模型GROW輔導的關鍵原則
1、Goal:目標設定的常用問題
你的目標是什么?
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話,那是什么?
具體的目標是什么?什么時候實現?
實現目標的標志是什么?
如果需要量化的話,拿什么量化你的目標?
2、Reality:關于現狀的常用問題
目前的狀況怎樣?
你如何知道這是準確的信息?
這是什么時候發生的?
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如何?
你都做了些什么去實現目標?
都有誰和此相關?
他們分別是什么態度?
是什么原因阻止你不能實現目標?
和你有關的原因有哪些?
在目標不能實現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
是什么令你……其他相關的因素有哪些?
你都試著采取過哪些行動?
3、Options:你有哪些選擇?
為改變目前的情況,你能做什么?
可供選擇的方法有哪些?
你曾經見過或聽說過別人有哪些做法?
如果……會發生什么?
哪一種選擇你認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這些選擇的優缺點是什么?
請陳述你覺得采取行動的可能性,打分。
如果調整哪個指標,可以提高行動的可能性?
4、Will:你要做什么?
下一步是什么?
何時是你采取下一步的最好時機?
可能遇到的障礙是什么?
你需要什么支持?
誰可能對此有幫助?
你何時需要支持,以及如何獲得支持?
教練的實踐最重要的幾點是:
不要介入對方的問題如何解決;
放松的提問;
真誠,把對放帶入認真思考的狀態中。
因為要實現目標解決問題的人是對方,而不是教練。
GROW,四組問題問完,基本對方就應該清楚自己的需求,該怎么主動的去做。
案列:父親對兒子GROW輔導
兒子由于不想好好學習,甚至叛逆到離家出走。不參加高考。于是父親打算用GROW模型去跟兒子交流。
父親:兒子爸爸沒問過你的理想,你有沒有什么理想,將來想要干什么?
兒子:我的理想是當電影明星,
父親:當那種類型的電影明星?
兒子:像黃曉明那樣的明星。演技加實力偶像派的。
父親:那你覺得要成為像黃曉明這樣的明星,差在哪里?還有什么距離?
兒子:(思考——)如果我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就有可能實現了,因為他們都上過電影學院。
父親:好,如果要考北京電影學院,現狀是還有哪些距離?
兒子:(想--)我覺得文化課差不了多少,本來對文化課要求分數就不高,表演方面,突擊一下也可以,唯一不好的是英語差一點,如果英語能夠比現在高2、30分的就好了。
父親:那你認為我們該怎么做才能夠提高你的英語成績?
兒子:那你給我請個英語家教吧,爸爸你真的同意啦。
結果是,兒子主動的學習,讓他知道,學習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考學目標學習的。
每一個人都有特有的可以被開發的潛能,都想實現自我價值,那么,當我們跟別人溝通的時候,改變一下交流的問題,看看有什么變化。
西風讀書筆記,期望我們能夠通過閱讀,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