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什么是不確定性?
世界是由不確定性推動的,一個個意外事件對歷史進程產生的影響更為重大,而且發生的頻次遠遠高于我們的認知,只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我們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認知誤區:假設這個世界基本是確定的,只是偶爾有意外,而我們對意外無能為力的。
作者說,面對不確定性的意外,并不是只能束手無策,其實我們不僅能夠減少受損,甚至還能夠從中受益。
(關于不確定性是如何發生的,可參考之前成甲說書《黑天鵝》音頻)
第二,如何應對不確定性?
1、傳統做法
加強預防措施,研究意外造成的損失,然后推測最糟糕的情況,以此做出準備。
比如:9.11之后美國的應對措施,是加強高樓的安全措施,加強航空管制處理,升級安保系統,給情報系統更多的預算等;古埃及根據尼羅河泛濫時候的最高水位來安排工程防御措施;金融領域用“壓力測試”的方法來預測行業未來。
人沒有辦法預測意外,在意外面前總是會遇到更意外的事情,因此傳統做法在邏輯上有問題,并不能真正應對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2、反脆弱的做法
反脆弱的真正含義: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而是反脆弱。我們設計的生活模式,應當在各種意外發生之后,不但不會在風險中受損,反而還能獲得額外的收益。
我們可以借鑒大自然“層層冗余”的做法。層層冗余是指在系統的多個環節,不同層級都有備份。
傳統的做法:靠預測來避免意外的發生,一旦無法預測的意外發生就會不堪一擊,很脆弱。
反脆弱的做法:承認意外發生的必然性,通過冗余備份來直接應對,不僅能避免受損,甚至還能從中獲益。
3、解決方案是建立“反脆弱性”
反脆弱的核心理念是“非線性”。
非線性會導致因和果之間呈現出不對稱性。這種付出的代價非常非常小,而潛在可能獲得的收益卻要大得多的現象就叫不對稱性。
脆弱性: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
反脆弱性:是指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從混亂和不確定中獲利。
[知識點—非線性:是指反應結果不是按比例,等距離的直線分布效應,相反,他結果往往是是無法直接估計的。]
比如:2004年到2007年,國際小麥出現了1%的缺口,價格卻上漲了200%,這種現象就是一種以極小的代價獲得極大的收益的不對稱性體現。
案例:哲學家泰勒斯通過轉租橄欖油壓榨機賺錢的故事
借助非線性導致的不對稱性原理,可以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如果在生活中有各種意外和不確定性發生之前,我們能夠以一個很低的成本買到一個未來發生意外后獲得很大的收益選擇權,那我們就有了反脆弱性來對抗這種不確定性。
第三,如何在生活中建立反脆弱系統
第一步,減少不利因素來降低脆弱性
降低脆弱性,是指減少自己暴露在致命風險當中的概率。
在生活中避免暴露在負面黑天鵝事件當中,也就是盡量不讓自己陷入到可能收益是有限的,但是付出的代價是非常高的領域當中。
對于個人而言,盡量避免從事高危行業;對于企業而言,避免冒險,保證活下去。
案例:2008年金融危機時破產的投資銀行,為了賺取蠅頭小利的保險費用而承保了風險極大的不良資產。
第二步,利用杠鈴策略增強反脆弱性
應用杠鈴策略來構建反脆弱能力。讓自己避免出現在負面黑天鵝的事件,同時又要想辦法把自己擠到正面黑天鵝的收益當中。
也就是說把90%的資源投入到最安全的領域,而把10%的資源投入到那些損失可能很低,但是帶來的收益卻無限的不對稱性的事件當中,從而讓我們能夠對不確定性有更多的應對能力,甚至從中受益。
[知識點—杠鈴策略:一個杠鈴的兩端是很重的,那對我們而言,就是說極好和極壞的兩邊極端情況都是要重視的,而中間的中庸情況要規避的。]
杠鈴策略可以運用到各個領域:
比如做投資,不要把大量的錢投入到中等收益上,因為中等風險領域實際上是無力抵抗意外災難的。
比如閱讀,可以讀涉及領域特別廣的娛樂雜志或者新聞報紙,也可以讀最優秀最經典的書籍和復雜深奧的著作,但是不要去讀那些中庸的書籍。
第三步,主動理性試錯
選擇在正面黑天鵝的領域中,理性積極地試錯,控制損失成本,用最小試錯的方式不斷增加自己在不確定性事件發生時獲益的概率。
試錯本身也是一種冗余。
案例:船長斯德穆通過試錯法打撈價值不菲的海底沉船
案例:創業領域中的MVP(最小可行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