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之考將至矣,唯對弈之樂,涵養神思,薄暮時分,于自家檐下,支一方桌,擺兩方凳,棋盤紅黑置于臺上,湊一棋“擂臺”。過路者納涼者,不論棋力,來者不拒,權當切磋。不曾想擂臺擺下,“生意”見紅火!請戰多為長者,娃選一人,博弈始。一方唯馬首是瞻,手執千里馬先入楚河去,另一方中炮相迎,此番五百里古戰場對弈,誓要楚河漢界力挽狂瀾,金戈鐵馬面論英雄!方其時,圍觀者絡繹不絕?。兪茄b著寫幾句不倫不類,三不像的古話)
?看康康跟旁人對棋,我純粹靠邊站,因我屬棋盲。我倒對小方桌外圍這里外三層不下20人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們,更有興趣。梁秋實的《下棋》說弈棋不如觀棋,因觀者無得失心。觀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雞、斗蟋蟀一般。觀棋也有難過之處,觀棋不語是一種痛苦。喉間硬是癢得出奇,思一吐為快。看見一個人要入陷阱而不作聲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 我細打量著,觀棋人分出幾撥。一撥接近觀棋不語的真君子們,棋路較為精通,少說都有十幾年或是幾十年的棋齡,算是老棋骨。觀棋不能舉手投足做翻指點,不論妙招險招,或許提醒劣勢方一招,能化險為夷扭轉乾坤!真是難為他們使勁憋著。一人手指棋盤,欲言又止;一人蹲坐著猛然站起,拍大腿嘆口氣;一人猛瞪一眼,搖頭晃腦,嘖嘖聲起。觀棋不語是種高境界,圍在最里層的有誰是不懂棋路的?懂了一言不能發確實難受。敬佩他們選擇沉默做了君子。直等棋局分了勝負,才對輸棋人,方才該下哪一步不該下哪一步做些評論。
? 接下來一撥,每每觀一步,必要大呼小叫三聲的,或直接手伸棋盤,越俎代庖,忽略對弈者的本意的。這撥人毫無疑問是懂點門道的,只恨對弈者不肯聽他金玉良言,為此憤憤不平。這倒給自己招來眾叛親離四面楚歌的境地。方才那撥靜觀不語的,主動挺身而出,替對弈者伸張起正義。下棋是單兵作戰,他人亂入本就破壞規矩,還擾了對弈者的心思。聽與不聽,如何落子,是對弈者自個的權利。既有這么高的棋藝,等著下一盤由他來戰!不就行啦?
? 這最后一撥真正觀棋不語的隊伍里,有像我一樣純屬棋盲的,可還選擇在圍觀。不過關注的不是棋盤,是在對弈人身上。偶爾聽幾句其他圍觀者的評語:“這招厲害啦!”“這孩子聰明,好棋??!”........另外還摻著幾位棋藝不精的,不敢造次的弈者,但對棋也有份鐘愛,純是興趣將他們引了過來。我們這撥人只論結局誰贏誰輸,只管評定對弈雙方誰的棋藝更勝一籌。所以雖是觀棋不語者,有時完全并非君子,純屬湊個熱鬧,各有各的心思罷了。
? 觀個棋,還是有點熱鬧可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