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點點的過去,感覺有許多事在這幾年發生,但是真的要寫出來,放在紙上面也寫不了幾個字,傻傻的一天又結束了。
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我們積載著自己的回憶,然后忘掉了又想起,把它深深地埋在心里。
夢想也會長大,不過是朝著童年所期盼的方向。
我記得我剛入初中時,覺得大家都差不多,上課時基本都還能聽懂吧。
我喜歡讀書(除教科書),到了初二的時候,熟悉一下這種習慣的人也許知道,我的成績其實是一團糟(除地、歷),上課時偷偷地讀課外書已經成了習慣,點名抽到我,自覺地說我不會……(你懂的)
到了初三的時候,我是完完全全的被游戲給俘虜了,到了中考的時候,分數那個糟糕樣……
三年好像就這樣被浪費了,如果站在老師、家長、同學的角度來看,這娃子的未來真的很懸啊。(如果我是那些考試很好的同學,我也會這么想的,這個觀點很正常)
現在我是個高中黨,剛進校的時候,還可以玩手機,但幾周后,就不準了,因為沒有事做,晚上也只有發呆,不久后圖書館終于開了,興致勃勃地借了幾本書,看了一、兩個周的雞湯書,(高一的時候雞湯書看的的確有點多,好像看了二、三十本)
高一時,我看了哪些雞湯書,我都快忘完了,《心靈雞湯》《自己就是一座寶藏》《學會選擇,學會放棄》之類的破書?,F在我都是不會看的,對我沒有任何卵用。
去年川普(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我聽說他的競選打法和隆美爾有點像(當時我只知道隆美爾是誰)于是后來在今年4月份放假時買了本《隆美爾傳》。
當時我壓根不關心川普是誰,只知道這小子曾經欠債達9億美元,還寫了本書叫《做生意的藝術》,現在居然還是美國總統。
他被稱為2016年三大黑天鵝事件之一,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幾乎注定失敗的時候,當上了美國總統。他的反脆弱的能力我們可以學習下。
一天又一天,時間飛快的流逝了過去,過往在我們的記憶中一點一點的被時光給抹去,我們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消失
我挺喜歡米蘭·昆德拉的洞見,他說:人不是突然死去的,而是慢慢死去的。因為人的記憶總是不靠譜的,如果你不去記錄你的生活,你就在一點點的死去。
以前看書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那些人為什么要寫日記。這個問題是我在7月份時,讀成甲的《好好學習》時找到答案的,記錄,我們對于事物的思考,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至少,也可以看出一件事物長期的底層規律。
在這幾年中,我越來越認同這一句話:人活著其實不是活了幾年,也不是活幾天,而是為了活幾個瞬間。
說句實話,一周過后,如果不記錄,你還記得了發生了多少事嗎?一個月過后呢?
記錄其實也可以和寫作一樣,在一個平面上把一個一維的語言變成二維文字,維度的提升可以提升我們大腦思考的維度,同時,這一天也以文字的方式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和本子上。(加點圖片最好)
時間如此堅定又穩當地疾馳,卻是狂野疾馳在所有鐘表刻度之外。改變一生只需要那么一點點時間,領悟那改變卻要耗費一生。
其實所謂的改變,不是這個人真的改變了,人是沒法改變的,改變的只是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你不會對某件事物一直都用一種眼光吧,打個比方:學校很好吧,但是你如果在上大學的時候老師發給你小紅花你什么感受?
時間在變,我們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不斷的形成新的看法。關于形成這個概念,我們熟知的KK(凱文·凱利)在《必然》這本書的開篇第一講里就提到過,我們之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改變,是因為我們不承認也沒有發現它,表面上的那些看得見的改變,其實對我們的影響并不大。
我們的一點點的長大。同時我們的心智也在一點點的成長,慢慢地,越來越發現過去我們作出的糟糕決定是多么的情緒化。
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我可以憋著不爽一整天,然后戴著耳機,在夜晚中什么都不想的睡去。
第二天該干嘛干嘛,讓自己什么都不想,雖然他們很今人厭煩,但是看人家曾國藩,許多人都在背后捅刀,人家可以視而不見,該幫忙的時候就去幫,好像什么都沒發生。
我們普通人其實不會換位思考,不然還要博弈論干什么,在生活中,別人的一句話,可以讓我憋氣一整天,也可以讓我非常的內疚和煩躁,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而且我們還把許多不尋常的事解釋的很尋常,因為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我會找各種借口去說服自己,比如我在上晚自習時在內心說好的在寫完日記后,就去背單詞,然后呢,寫完日記后,去看別的書去了(圖書館借的),然后,就沒然后了……
在《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所左右》這本書里說,應該反思這件是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然后反問自己怎樣做才可以做的更好,關于為什么這三個字,我想起了《戰后的平靜》里的一句詩:邪惡冷笑地說,就這樣;而善良不停地問,為什么
這幾年發生了好多事,每場都覺得才剛剛發生,但是仔細算算,才發現,我們只記得那些,就像川普(特朗普)已經當選這么久了,我才覺得這是不久前才發生的事。不知道是時間過的太快,還是我對時間不敏感。
這個世界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一起回答這個問題。
在成長和生活中,由于各種原因,每個人都會擁有人格面具,學會自我偽裝。你要做的,就是不管過程中有多少躊躇和顧慮,都要逐漸遠離這些不真實的自我。
寫下自己的生活,雖然在短期沒有什么用,但是可以在一個長期的時間段中看出我們是個什么樣的人,那些什么成功學和雞湯都在說你只有干嘛,就可以干嘛。一句你有沒有夢想就毅然決定了你的人生,你認為它是邪惡的,還是善良的;是理性的,還是情緒化的?
一個人可以在外表跟風隨大流,在內心偷偷的求上進。這是我認為對我安慰最大一句話,因為在人的夢想不是固定不變的,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你和我都在變。
夢想也會長大,不過是朝著童年的方向。不要向世界輕易妥協,但也不要傻傻地硬扛
隨著時間的過去,近兩年的記憶變得愈發模糊,而童年的記憶卻愈發清晰。有時我總覺得我們并不是面朝未來,而是在朝童年走去。就連夢想也是,我們有多久沒有說出夢想這個詞,夢想變得遙不可及,可是在小時候夢想卻又如此臨近。
夢想應該是你想追求的那個,并在前進的途中不斷的修改它,給它糾偏。
記錄自己的生活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好處。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可以讓我這個糟糕的大腦隨時回憶和尋找從前的記憶,如果那些過去的記憶在我們的生命中消失,那些日子和沒有度過有什么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