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是個有趣的東西,可是你拿什么保證記憶的真實性?又或許記憶的存在價值不依賴于其真實性,只是基于現在的某種你自身狀態的體現?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六月七號:
? ? 今天早上一個朋友發來一首歌曲《那年我十八歲》。我剛剛進大學時那年十八歲吧。
? ?昨天拍完畢業照。是的,畢業了。進大學時18歲,大學四年,畢業22歲。感覺18歲和22歲好遙遠,但也僅僅相差一個大學的時間而已。時間從來不等人,時間對每個人都公平。
? 昨晚聚完餐后和幾個朋友在假草上聊天,這大學時光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失去了什么?這是一個很難說清楚的問題。舍不得嗎?
六月十一號:
? ?離校前最后一天。前幾天自個找抽,整理自己舊衣物的時候想隨便再搜集一點舊衣服自個寄給貧困山區,一下沒把握住,衣物太多,接近50公斤,一個人hold不住,拉了幾個大學里面為數不多的朋友過來幫忙,今天下午總算搞定。非常感謝。
? ?晚上心情有些亂。我這人性格本就怪,生命中出現的人雖多,生活中能和我好好相處的難找,能在我生命中留下也難有幾個。其實誰都清楚,關系再好也需要維持維護,可是我就是沒辦法做到去刻意維持什么東西。那么,大學中的那些朋友,我以后的生命中,還會出現幾個你們的身影?
? ? 生活每做一個選擇都是有舍有得,可是面對自己不愿放棄但必須親手放棄的東西,心里還是有些難受不舍吧。生活本就不會圓滿。所以就干脆在不能完滿的地方,找個時間休整一下,然后昂首挺胸的認真生活。
? ? ?要怎樣回憶我的大學?
? ? ? ? ? ? ? ? ? 大一:少年,我們解放了
? ? ?對于大學,你曾是怎樣的期待?
? 記得從讀小學開始,父母,老師,各種親戚。給我學習的唯一動力就是:讀書就是為了考大學。所以,對我來說,讀書是有終極目的和結束時間的。
?少年,當上了大學,我們從此解放了,你自由了,你的父母,老師是不是也這樣告訴你的?那時候,我對大學的美好憧憬沒有像那些文青來自于什么寬敞明亮的圖書館,青春靚麗的MM,溫度正好的陽光加上綠油油的草坪。我那時候對大學生活的美好憧憬很簡單:我要沒日沒夜的打游戲,看網絡小說。生活從此完滿了。我感覺我自由了。
?當然,我的憧憬實現了。沒日沒夜的打游戲,看網絡小說,生活真幸福。很多人進來大學就依然被禁錮,而我自由了。
?當一個人快樂的活在你認為的虛假的世界里時,是否應該叫醒他?
? ? ? ? ? ? ? 大二:立志成為一名成功人士
? ?按照正常發展來說,大二應該延續大一的幸福生活??墒?,不知道是基于我的性格還是命運對我特殊照顧又或者生活本就如此,我的生活軌跡一般很難按照邏輯預期正常發展。
? 習慣了在學校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大一暑假回家,作為家長,父母當然無法容忍我的“頹廢”生活,進行管教,所以在家里,失去了自由。不開心。在家呆了一段時間之后,由于父母不愿我在家無所事事,我不愿在家被管教。一拍即合之下,要我親戚幫我找了份暑假工。
? 人是需要存在感的??墒钱斈阋粺o是處的時候,你無法獲得存在感。這份暑假工讓我的某種意識得到了覺醒。這個覺醒的意識讓我非常不安,我想我的生活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尋求一些幫助來消除這份不安感。這份不安感讓我覺得很空虛。
?我所能找到最快速的排除精神空虛的方式,就是閱讀一些含有勵志性質的書籍。
? ? ?頭腦簡單,所以特別受教。
?我開始了類似勵志生活。堅持早起晨讀,堅持鍛煉身體,堅持學習。我立志要成為一名成功人士,這個世界很簡單,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夠完成自己的夢想,從此走上輝煌人生。我消除了我的不安感,所以很開心。
?好吧,我被勵志書籍洗腦了??墒牵蚁雽τ谖襾碚f,那段時光也是充實滿足的,收獲很大。很有趣的一種體驗。
?我們所堅持的拼搏的某樣目標,我相信它是真實的,可是卻一定無法深切的體味我們對于目標了解的不完整性。該怎么辦?
? ? ? ? ? 大三:要認真看書,要出去看看
? 當你是一張白字的時候,你是沒有獨立思想的。獨立思想,應該是在各種對這個世界都貌似合理但有矛盾沖突的認知的掙扎中建立起來的。而如何獲得各種對這個世界貌似合理的認知?毫無疑問,閱讀是一條捷徑。
《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因為喜歡看書,所以不心甘情愿成為一名農民,他不希望被任何已經被生活局限的人再來局限他的生活,他知道這個世界很大,他有渴望也有勇氣。喜歡看書的人對這個世界應該有很大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吧。
?因為我經常一個到處跑,所以有人說我有勇氣,我沒覺得,甚至我一直覺得我特慫,大學期間連一部恐怖片都不敢看。其實,我只是一個自我控制能力很差的人,我完全沒有辦法控制住我的好奇心,任何對我產生誘惑的事,我真的沒辦法控制住。所以那些看似牛逼的經歷,完全只是因為我自控能力太差罷了。
? 恩,這就是我的大三吧,因為閱讀和在外面瞎逛,開始明白這個世界很精彩,但也很復雜,不敢妄作定論,害怕自己自以為是,但倒也不會小心翼翼。就是這樣一種狀態,對于事或人,會有自己的看法和結論,但是又很清楚我的看法和結論很可能是錯的,又或者答案本就不唯一。 我們本就不一樣。
?因為知道的越多,所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然后希望知道那些不知道的。這是一個死循環。如果一件事看不到終點,你會去做么?
? ? ? ? ? ?大四:要更多的感知這個世界
?人越是無知,就越容易陷入極端。生活中,我們應該在放肆哭笑的同時,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
?這個世界很大,生活方式很多種。走在路上是一種,停下來也是一種。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環境,都能讓人感受到不同的世界。
?大四期間沒有再到處逛,要么安安心心呆在學校又或是找一份工作努力試著好好做上一兩個月。工作做了兩份就眼看著要畢業了。
?經常會被同學問到畢業后的事。我的回答是不知道。這個回答里不包含我對未知的恐懼,也不包含因為我好像什么都不能做的對于自己無能的憤怒。這只是我的一種生活態度,我不太喜歡把自己框住,如果硬要框的話,那么虛一點:我要做我想做的事。我過去要為我過去想做的事努力,現在要為我現在想做的事努力,未來要為我未來想做的事努力。而什么事我想做的事?這個是會隨著我因為對這個更多的更完善的感知而更成熟,然后改變的。
?我朋友常說羨慕我這么瀟灑。其實心里明白,我們都只不過是選擇了一種基于自己價值觀的在認真考慮過后的一種相對來說最好的生活方式來體驗感知這個世界。有一天我也許就想朝九晚五了呢?至少對我來說,我會去選擇我現在想感知的世界,如果目標不那么確定的話,至少會遠離現在不想感知的世界。比如我現在不想朝九晚五,但是我不知道我未來干什么,但是這不影響我現在不想朝九晚五和我未來也許會喜歡朝九晚五。
?你拿什么去確定現在的你努力拼搏的未來就是未來的你想要的未來?
?不管怎樣,要認真生活,要始終年輕。大學四年,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