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視沒有多大嗜好的我,昨晚有幸看了集《小別離》,沒成想,哭得一塌糊涂,投入程度絲毫不亞于演員的表演,后來想了想,做了母親后,真的比原先更為脆弱敏感了,尤其是牽動孩子的哪一根神經,尤為強烈,分分鐘爆炸的那種……這種感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沒做過母親的妞兒不會明白(用小岳岳的話說,就是這么拽,怎么的)
劇中場景是這樣的:女兒喜歡寫小說,經常發表在網上,同班同學小宇是她的忠實粉絲,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少男少女來說,有個心心相印的朋友是黑暗日子里的一縷陽光。聽聞小宇的煩心事(爸爸要送他出國)之后,她臨時決定寫篇小說,安慰下朋友。可沒想到,大事不妙,媽媽在幫忙打掃房間的時候在垃圾桶發現了手稿,頓時暴跳如雷。
一家三口互撕的場面簡直不要太火爆,現實中從沒見過愛子心切的父母會心酸痛苦成那個樣子,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十多年后的自己,如果有天,我的女兒,也如此剛烈,惱羞成怒,為了所謂的隱私,大喊:“不要認我這個女兒……”等大逆不道的話語。我想我可能會分分鐘瘋掉。
方圓、董文潔看到女兒咄咄逼人的樣子,心痛的坐在沙發上抱頭痛哭,方圓還偷偷抹眼淚,感嘆:“女兒這青春期來的也忒猛了”,那個震撼的畫面估計會在我腦海停留好一陣子,育兒專家總是說,媽媽是玻璃心的,其實,關乎孩子的一切,爸爸也是玻璃心,沒有人會比心愛之人傷已更深,哪怕是極其微小的家庭瑣事。
為了不讓更多的父母陷入這種情感的煎熬,我特意搜羅了一些絕招(關于與孩子的相處):
NO.1把孩子當成大人一樣來看待。我家小小張雖然還不到1歲,但她能非常清楚的感知大人的褒貶,一言不和就發飆,關鍵發飆也就算了,撕心裂肺的樣子可不是玻璃心的爸爸媽媽能承受的,立即繳械投降。
ps:不要認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實什么都懂,只是她暫時無法用言語表達。
NO.2要把自己從權威的角色退下來。現實中喜歡故弄玄虛、仗勢欺人的父母多了去了,要求孩子言聽計從,好像不按照自己的經驗主義走就是大逆不道,但有點腦子的父母就會很快明白,孩子只是借由我們的身體來到世上,她是完全獨立的個體,我們沒有權利,也不應該成為她追求自我,完善靈魂的阻礙。
NO.3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肉夾饃就應該配涼皮,我配個酸辣粉怎么了?配個皮蛋瘦肉粥怎么了?很多時候,父輩強加給孩子的思想就是這么蠻橫,老套而缺乏新意,故而,從這個角度來講,還是收起自己可憐的價值觀吧,現在的孩子用不上,人家自己懂。